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类属性思维是大脑环境进化的产物
作者:haowj   日期2011-07-29 12:1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s)和类属性思维的过程(stereotyping)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界争论的焦点。二十几年前,笔者刚到美国时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中说:“天堂是一个拥有美国房屋、中国食物、英国警察、德国汽车和法国艺术的地方。”这种类属性思维化的判断也许过度简单化,也许充满了知觉错误、僵化、简化或者不完全正确的刻板印象;但是,这些思维的判断也可能具有某种正确性成分,比如,一般来说,美国的房子确实比日本的房子宽敞。事实证明,类属性思维化的判断在人们分析各种环境时会起重要作用。

  类属性思维不都是偏见

  作为名词,stereotypes 是类属性思维;作为动名词,stereotyping是类属性思维的过程。然而,不论海外还是中国心理学界,均把stereotypes或stereotyping 错误地理解为“刻板印象”或“偏见”。“刻板印象”或“偏见”是类属性思维和类属性思维的过程的一小部分,即负面并且不正确的类属性思维才与“刻板印象”或“偏见” 有关。

  如果说“教授们知识渊博” (正确和积极的类属性思维)或“学生们有钱”(不正确和积极的类属性思维),这些也许不是刻板印象或偏见。中国有句谚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是类属性思维。譬如,中国有上海人、广东人、湖南人、四川人、山东人、东北人、西藏人、新疆人和北京人等等,他们各自在语音、言辞、饮食、习俗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类属性。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工人和农民、学生和老师、商人和行政官员以及和尚和警察等都有其独特的类属性。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黎岳庭 单位: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大学文理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