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208 期 特别策划“文化产业内涵、路径与前景”文章之一
电影产业自产生以来,为适应社会变革和技术的更新,不断尝试并开发新的发行渠道,诸如家庭娱乐设施等模式。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电影业面临着工业、技术、金融、政治等各方面的危机。
电影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拓展发行渠道,尝试新的运营模式,但是目前的版权状况成为主要障碍。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电影业发行权预售融资的效率正在减弱,加之电影业物理载体(如DVD行业)收入减少,网络发行业务又未完全建立,全球范围内用于电影业的公共资金支持大量削减,使得电影行业以及它对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处在危险之中。
保证电影产业健康发展,保持其对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要保护创意和版权,为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创意和版权是全球电影界保持活力、保证公众享有充分电影选择权的关键因素。版权是电影行业的“宪法”,我们必须建立面向公众发行的电影创作和资助框架体制。版权体制改革需要我们对电影产业的创作、赞助、发行、供给以及对主要经济和文化部门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上作深入的思考。
盗版行为削弱了电影业持续创造、融资和发行的能力,并波及到电影内容的创新、GDP增长乃至就业岗位的创造。目前,全球每年大约生产5300余部电影,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电影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加强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合作,制止网络盗版行为,提高公众对盗版对创意消极影响的认识。同时,还应保证公众获得欣赏影片渠道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其次,确保电影的制作、融资和发行有一个稳定的商业环境和监管体制。电影网络发行服务商业化运作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确保制片商收回投资以继续投资电影产业的有效商业机制。政府需要加强立法,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满足消费者尤其是网民获得新作品的需求。
各地政府要与电影业界积极合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发制片商、投资者的积极性。电影制作商对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样作出贡献。比如,印度的税收立法体现了在电影制作产业、在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之间的权衡。
总之,全球化电影制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新兴数字产业的繁荣发展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持,以确保电影制作和发行在法律框架内的公平竞争。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印度]拉克斯曼·苏雷什 系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理事,印度电影联盟主席; 张迎新/译)
链接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是国际性电影制片行业的组织机构,由电影业相对发达的23个国家组成,现有国际团体会员26家,是国际电影行业最具权威的组织。中国于1992年加入该国际组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