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系列之四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站在理论的高度,回顾了近现代中国历史,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由此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合理性。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历史的客体”任人宰割,被动纳入了资本主义生产世界体系,中华民族的历史坐标处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交叉点上,处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交叉点上。中华民族作为资本主义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出售的市场,从而被纳入整个资本主义的残酷的、非人道的历史进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使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人终于找到了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和物质力量——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无产阶级。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人使得中华民族由“朦胧的觉醒”转变为理论的清醒,由“本能直觉”上升为理性认识,“夷”转变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师夷”转变为不但要学习资本主义,而且要反对封建主义,“制夷”转变为“反对帝国主义”,“师夷长技以制夷”上升为“反帝反封建”。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集中全力在斗争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克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的过程中,抓住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把握中国当时最紧迫的问题,从而认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和领导力量,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不但在理论上清醒了,而且从此站立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平等外交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加入联合国,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思想文化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取得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以创造性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中国人不但站立起来了,而且站稳了,为作为“历史的主体”屹立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紧紧依靠人民,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和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紧紧围绕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也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梦想的必然途径。四项基本原则是历史经验的凝结,是“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站稳起来了”的根基,是中国人由任人宰割的“历史的客体”转变为世界“历史的主体”的法宝,是“改革开放”的方向盘,是立国之本。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秦益成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