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4卷5册)问世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问题的最新回应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7-18 15:3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当代中国,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呼唤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这一呼唤的指引下,近日,由48位专家历经十年倾力奉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4卷5册)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为发布这一成果的首家媒体,记者受邀来到北京大学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编委会主任、90岁高龄的黄枬森先生家中,就该成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访。

  倾力奉献 精心打造

  据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原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坚持、发展与创新研究》,由黄枬森主持,2002年获得国家重点课题立项。该课题团结全国哲学界48位专家进行集体研究,从时代问题、科学技术发展及中外哲学发展史中,深入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创新逻辑,构建出一个更贴近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全部书稿在2009年完成,经两年修改后面世。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分为4部: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上、下册)由黄枬森主编,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人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论、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等7大部分;第二部《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由北京大学教授王东主编,内容涵盖改变世界面貌的三大时代潮头、决定全球化命运的三个基本矛盾、新型文明难产期的六大危机等7个篇章;第三部《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由清华大学教授曾国屏主编,涉及生态科学、纳米科技、产业哲学等“部门哲学”;第四部《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由北京大学教授赵敦华、孙熙国主编,上篇为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下篇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需要改革创新

  “对这个项目的思考已经有20多年了”,黄枬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变化,西方哲学思潮的传入,特别是许多哲学问题的探讨与争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逐渐成为学者们热烈讨论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1985年国家教委组织全国高校8个博士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生导师,通过调研和学术会议,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改革研究”,并于1993年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写作。当时的课题组内部争论非常热烈,但在某些问题上都达成了一致。如大家认为时代及其精神应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国内外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二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三是中西哲学的发展状况。

  黄枬森告诉记者:“1993年的体系显然并不成熟,正因如此未能得到我国理论界的普遍肯定。在我看来,构建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这个目标绝不是少数名学者几年内所能完成的。不过这次活动仍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开端,其是非得失都会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中的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正是这种思考的延续。”

  抛弃原有体系的态度不可取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讨论不绝于耳,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体系和名称持异议者越来越多。黄枬森坦言,原来的体系和名称并非无懈可击,但用“辩证”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是确切的,而且这一称呼已使用多年,今天没有什么非改不可的理由。问题不在于体系,而在于体系是否合理,在于是以科学的态度还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构建和对待体系。

  他还强调,今天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不应完全抛弃原有体系,另立门户,而应该采取分析态度,保留其科学基础,修正其不科学之处,补充其缺失。假如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就决不仅是对一些哲学范畴的取舍和范畴顺序的安排,如果没有新颖的科学内容,仅仅在形式上做文章无济于事。

  “至于我们对这个体系完成得怎样,还没有太大把握,希望让社会来判定。”采访最后,黄枬森透露,8月底前课题组还将就此召开相应的研讨会,会上正式举行该成果的新闻发布会。(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肖雨枫)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