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学界共忆谭云山
本报讯(记者王宙)7月11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印文化艺术界高层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中印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共同追忆了被誉为“现代玄奘”的中印友好使者谭云山,并就21世纪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诸多课题进行了探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1928年谭云山接受泰戈尔之邀前往印度国际大学任教,在其后担任中国学院院长35年的时间里,为中印文化交流极尽努力,付出了毕生精力。他一生坚信中印友好才能共同发展,这种坚定的信念为此后中印关系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启示。2011年是“中印交流年”,发掘谭云山先生精神遗产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印文明交流传统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表示,文化既是交流内容的一部分,也是交流的基础,双方要用深入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对方,两国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包括思想和认识层面的交流。印度国际大学校长拉杰特·坎塔·雷伊也表示,谭云山树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典范,是中印正在追求和传承的“兄弟般的、积极互动关系”的最好体现。(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世界大变迁视角下的明代中国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与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明清史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世界大变迁视角下的明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0余位明史专家学者参与此次研讨会。
与会学者参照14—17世纪世界变迁的总体背景,对明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明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形态与特色、明代政治体制中发生的变化、明代中国社会经济中新旧因素的纠结、中外思想文化的互动关系、中外海上力量对比的格局、明蒙关系及其向欧亚腹地延伸的影响、明代边疆军政体制与朝贡贸易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明代思想著述的成就与特点等多方面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此次会议体现了明史研究在视野广度、方法创新和材料运用上的高度自觉,对于深入探析明代中国多方面的历史课题、加强明史研究与世界历史研究的结合、促进明史研究的争鸣,具有积极的意义。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李媛)
学前教育高峰论坛在赣举行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慧子)7月10—1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江西九江职业大学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庐山学前教育高峰论坛”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此次论坛以“新形势下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相关精神,探索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快速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先导,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提高幼儿教师待遇,确保幼儿教育师资质量;应当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应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启动中国式的“开端计划”;应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幼教机构管理。
此外,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倡议书》,倡议在未来10年内,学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术研究与公共对话的形式,通过共同努力,使我国所有儿童能够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