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理性之美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6-13 15:3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车展上,经常看到有些被雇的美女,穿得很少,露着肚脐眼,做出各种撩人的优美姿势,招引着顾客关注她所介绍的汽车。理论不需要如此做作,理论本身的理性之美,足以穿透人们的灵魂,足以感动人们的心扉。

  什么是理论?简洁地说,就是引导人们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理论,但是理论也可以不属于任何一门具体的学科。基础科学主要任务是发现新的客观规律,应用科学主要任务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整意义上的理论,既包含着对规律的认识,也包含着对解决问题的引导,更包含着同现实结合的有效途径。要能把历史、现实、未来衔接起来,要能贯通世界、本国、本地区、本单位、本人,以通情而达理。

  凡是理论都是思想,但是思想不一定都是理论。思想的外延包括理论。任何人都有思想,但并不是任何人都有理论。只有在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家才能产生高明的理论。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思想家都是痛苦的,不是思想家愿意痛苦,而是人只有在痛苦中才会深刻地思考,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会有卓越的思想。人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理论并且与时俱进,才能理智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就是说,每个人特别是为大众服务的领导干部,都应该努力学习理论,并要注意及时进行理论更新和学习解决新问题的新理论。

  蹩脚的理论家往往“食古不化”或者“食洋不化”,用一些过时的或不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限制人们积极地实践,阻挡人们在新的实践中发现真理,产生或发展新的理论。有一个寓言:蜈蚣有21对爪子,跑得很快。一只小白兔对蜈蚣说:“你在迈第一只左脚时,你的第三只右脚……第21只左脚应该怎样迈呢?你应该思考这个理论问题。”蜈蚣听了觉得很有理,结果却弄得不会走路了。在人类历史中,这种白兔式的蹩脚理论家给人类制造了许多麻烦和很多损失。

  高明的理论家努力为人们拓宽探索真理的道路,鼓励人们在新的实践中提出新见解,并引导人们把对客观世界的新认识上升为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把文章写在大地上。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社会主义”,还可以引申出“污染不是社会主义”,“腐败不是社会主义”。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则鼓励人们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同时也给出了一个大框架,这就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这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也给社会主义拓宽了发展前途。否则,中国的改革开放就难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世间有各种各样的美,品德高尚、超凡脱俗,可显境界之美;身强体壮能显力量之美;身材苗条匀称又轻盈柔美、婀娜多姿,是体态之美;刚毅正直,相貌堂堂,可示气质之美;面容娇好,表情生动,姿势优雅,仪态万方,可出风度之美;色彩搭配适宜,裁剪合身,可展服饰之美;虑事周全,预判能力强,给人成熟之美;办事利落,运筹能力强,可有干练之美;措辞分寸恰当,语调平稳,可达语言之美;还有风景之美,建筑之美,产品造型之美,等等。在众多美中,理性最美丽。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赵营波 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