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杨润勇在《教育研究》2011年3期撰文《新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问题研究》指出:纵观整个体制改革历程,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但是,新形势下教育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并成为政策调整的直接原因。在以往的改革中,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的着力点主要在“放权”方面。也就是说,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管理体制把重点放在解决“谁来管”的划分问题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创新教育体制的目标和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的要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已经从重在放权走向了如何履行职责、提升服务水平的统筹管理问题。如何充分发挥管理体制的功能已经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必然成为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设计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
马早明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1期撰文《台湾九年一贯课改教科书评析》指出:1994年4月10日,台湾地区爆发了教改大游行,引起台湾各界对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台湾“教育部”于2000年9月公布“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依据。九年一贯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自上而下的课程编制与分科教学的课程实践模式。其核心强调教材编制的权力下放与学校教师的专业自主等教育理念,由“课程标准”转向“课程纲要”;由“自上而下”的课程决策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共同参与的草根模式,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以发展出符合地区、学校及学生需求的“学校本位课程”。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九年一贯课改浮现出不少弊端,遭到各方抨击,但是台湾地区前“教育部长”郭为藩曾说过,此次教改立意良好,方向也没错,却错在过于急躁。通过对课程改革的不断调适,台湾九年一贯课改仍在稳步推进。(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高等教育的至善价值
顾远飞在《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3期撰文《市场社会中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指出:高等教育包括知识、实用和至善三种内在价值。所谓高等教育的至善论价值,是指高等教育所追求的,既不全是知识的发现,也不全是幸福的增加,而是人类至善的增进。这种至善作为先验价值无法通过现代科学加以验证,其是否存在以及以何种形式存在在伦理学和哲学领域存在巨大分歧。从古至今,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均含有至善论的内容。例如,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儒学教育,中世纪大学的神学教育,英国古典大学的人文教育、绅士教育,当代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公民教育等等,尽管名称和内容各异,但都包含共同的思想内核,即自由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等同于至善。至善论教育的实质,就是潘光旦先生的人格教育,就是杜威的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最终实现个人解放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