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基于角色转换的全动型培训策略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6-10 15:1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国培计划”的开展,为教师职后培训开辟了新路径,提出了新思路,带来了新转机。然而,仅靠“国培计划”难以彻底改变教师职后培训高耗低效的现状。

  为破解教师职后培训的老大难问题,切实提高教师职后培训质量,真正体现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浙江师范大学在实施“国培计划”时,创造了基于角色转换的全动型培训模式。所谓“全动”就是指全面互动,不仅指全员的参与,更是指全方位的介入、全过程的互动。其基本特征就是全体成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角色相互替换,任务相互交换,评价相互进行,目标共同实施。其基本策略在于全体行动,全员互动,全程跟动。

  全体行动

  全体行动属于全动型培训的前期准备阶段。所谓全体行动是指至少做到三个层面的行动:领导层面的行动,这是培训成功的保障;教职员工层面的行动,力求每个教职员工都能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是培训效度提升的关键;学生层面的行动,让尽可能多的本科生、研究生为培训出力,这是师范院校培训团队的优势所在。全体行动要求党政领导、项目组成员身先士卒,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能开课的开好每一堂课,能指导的带好每个学员,不上课不指导的,则搞好各方面宣传、管理与服务工作。

  全员互动

  全员互动是全动型培训策略的核心,它主要包括四大具体的互动方法。

  首先是导(师)学(员)互动。导师在讲座或报告中,讲授时间不能超过2/3,至少留出1/3时间与全体学员开展教学对话,甚至鼓励学员与专家学者开展教育争鸣,实现观点碰撞。从而将导师独自发表“宣言”的讲坛,转换成为导师与学员共同表演的舞台,使专家学者与参训学员之间真正获得言说的自由与人格的平等。导学互动最具价值之处在于导学之间角色的转换,导师由原先高高在上的教育知识的传授者走向课堂教学的实践者;而学员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评价者,可以自由地对专家学者的课堂教学评头品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角色互换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极佳模式。

  其次是学(员)学(员)互动。通过学学互动,充分利用学员自身资源,从而实现学员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学学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共振,二是模拟教学。思维共振侧重在教育理念上的交流,即研修小组(或称工作坊),就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开展组内研讨与组间PK活动。其活动的基本流程是:小组成员之间自我介绍→选出小组负责人、记录员→选择确定小组成员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推举小组讨论发言人。通过思维共振,不但能够发现自身长短,释放潜在能量,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提高专业技能与教育理论修养。模拟教学侧重在教育实践上的沟通,其基本流程是:研修小组选出执教人→帮助执教人确定执教课题→小组成员出谋划策→执教人说课→小组成员帮助其修改教学方案。模拟教学主要体现在实践性课程中,它又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微格教学,即每个小组分别进行说课或模拟授课,同伴之间给予评点,再回放录像,进行自我反思;第二类称为群体教学模拟,即全体学员集合在一起,每组推举代表进行摸拟授课,然后在导师的点拨引导下逐一互动评课;第三类为试水课,即准备参与同课异构和教学示范的学员在正式开课前先在全体培训同伴面前摸拟授课,培训班集体对其摸拟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以助其提升教学质量。

  再次是学(员)生(研究生、本科生)互动。参训学员与研究生、本科生的互动是高等院校独有的资源优势,一般包含两方面,即模拟教学与专题研讨。模拟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在大一中招募一个班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受训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并开设公开课→导师或者培训班班委主持开展导师、学员、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活动。这种全方位的角色转换与互动加强了高等院校与基础教育、师范教育与职后培训之间的联系,在提升培训情趣与效果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专题研讨的基本操作形式有两类:一是报告后的对话,即命题式对话;二是无条件对话,即非命题式对话。前者是学员中选出的代表根据学院相关的要求,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做讲座,报告结束,研究生和本科生围绕报告质疑与提问。后者同样从学员中选出代表,但不是逐一报告,而是组建一个“专家团”,就研究生与本科生关心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问答。研究生与本科生也不是纯粹的提问者,也可以对同伴提出的问题或参训教师的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当互动达到高潮的时候,已经难以分清“专家”与“听众”的界限,大家的角色在瞬间内不断地发生转换。

  最后是学(员)校(实践校)互动。培训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考察是当下培训的必做功课,但学校考察中也存在着走马观花、形式主义的弊病。为此,全动型培训模式确定的学员与实践校之间的互动包含两项内容,即教学观摩和同课异构。除了参观实践校的校史,观察校风、校貌,聆听校领导或学科教研组长的介绍外,特别强调教学观摩。这种观摩既有事先通知经过精心准备的优秀教师示范课,也有根据学员个人需要随意观摩的常态课。同课异构相对教学观摩难度要更大一点,参训教师也派代表与实践校教师进行同课题教学。通过对同一课题的不同处理,让参训教师真正理解教学的真谛,掌握多种教学处理方法,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理解。当然,无论是教学观摩还是同课异构,参训教师与实践学校都需要做足说课与评课的工夫,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全程跟动

  所谓全程跟动,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进行跟踪式互动。它主要是项目组的任务,项目组全体成员包括主讲教师、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从参训教师报到之日起,就从不同角度、层面对培训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及时采纳意见,改变课程,创新教学等等。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跟动方式有三类:座谈调研、培训QQ群、互动平台。座谈调研是最为传统的跟动方式,浙江师范大学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原本严肃紧张的单向交流活动,变成随意的拉家常式的多向互动,包括各级校领导参与听课,并在课间作聊天式调研。培训QQ群是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跟动方式,QQ群的建立,方便了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能帮助项目组了解学员真实心声,从而及时调整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来说,互动平台的技术含量更高,功能更强大,它的便捷性与即时性可能不如QQ群,但它不但能够发表学员的博文和论文,也能够发布学员的活动照片,甚至可以上传优秀的教学音频视频资源(包括专家精彩的讲座、教学示范课等),因此,它与QQ群可以产生极佳的互补作用。无论是QQ群还是互动平台,其功效不仅仅在于培训当下,更在于教师的未来发展。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培训结束后,通过QQ群与互动平台所获得的信息更真实,也更有参考价值。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蔡伟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