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进行前瞻性研究
本报湖北讯(记者张肖雯 实习记者明海英)5月31日—6月2日,2011年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工作会议在湖北武汉举行。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召集人、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在开幕式上指出,当代中国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问题为导向,选择改革开放时期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导向性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说:“过去5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独立设立以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活跃、成果最丰硕、条件最宽松、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时期。我们要充分肯定当前取得的成就,对前途充满信心,也要有压力和紧迫感。”
会议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汉斯·凯尔森与东亚法文明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 为纪念法学家汉斯·凯尔森诞辰130周年,汉斯·凯尔森与东亚法文明国际研讨会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国内外法学研究者齐聚一堂,围绕“凯尔森纯粹法理论”、“凯尔森国家观与民主理论”、“凯尔森宪法诉讼观”、“凯尔森法学思想在东亚的接收”四个理论命题展开深入讨论。
会上,德国基尔大学法学院法哲学与公法教授罗伯特·阿列克西介绍了汉斯·凯尔森的“应然”概念。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哲学与国家法教授斯坦利·鲍尔森从纯粹法学、凯尔森作品的三个时期、在法中间接或类比运用逻辑的使命等方面来阐明他主讲的题目“纯粹法学的终结?”。
汉斯·凯尔森是20世纪最富有思想原创力的法学家。他提出了“纯粹法学”理论,为科学的法认识论提出了富有原创性的理论框架。(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任达宣)
国内外学者研讨生物学哲学
本报讯 5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1年生物学哲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在主题报告中,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迈克尔·如兹运用大量实例和图片讲述了达尔文思想的恒久魅力。他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给予了高度评价,指明其是基础而不是终结性的成品;并从本能、古生物学、地理分布、胚胎学、分类学等方面论证了自然选择机制本质上既是理论又是事实;重点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维度澄清了达尔文的贡献,并借用库恩的观点,主张好的科学不是静止的,达尔文演化论需要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在交流报告环节,与会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传统生物学哲学争论的新进展、生物学哲学方法论研究、具体生物学思想研究、生物社会学与道德四个方面。(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林渊 李亚楠)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引关注
本报湖北讯(记者张肖雯 实习记者明海英)6月4日,由武汉大学国学院与武汉东湖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1年武汉东湖端午文化节——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高峰论坛在武汉屈原纪念馆举行。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唐翼明认为,用移栽方式将传统文化连根拔起丢弃一边,把外来文化栽植在我们的土地上,是不可能成功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不矛盾,今日是昨日之延长,现代是古代之延续,没有传统文化便没有现代文明。
美国芝加哥森林湖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杨笑思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西方文明学习得多、批评得少;西方人对中国文明批判得多、学习得少。如果这种信息结构不能均衡化的话,就谈不上公平,更谈不上复兴中华文明。(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