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共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
6月20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圆桌会议在莫斯科《真理报》报社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书记、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列昂尼德·卡拉什尼科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德米特里·斯米尔诺夫,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书记、国家杜马议员德米特里·诺维科夫,俄罗斯《真理报》主编鲍里斯·科莫茨基及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代表等。
本次会议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主题,与会人员就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未来展望等进行了探讨。
德米特里·斯米尔诺夫表示,中国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增强国家实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建立的经济模式,在30年的持续发展过程中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有效性和实用性毋庸置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详细研究分析了苏联解体的教训,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的健康发展。(毛中秋)
全球视野下的东欧转型
本报上海讯(记者胡言午)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至今,东欧国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经历了深刻的转型。同时,随着欧盟东扩进程,东欧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地缘经济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6月15日,“东欧转型与欧俄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匈牙利、波兰、德国、捷克、俄罗斯等国的多位知名学者以亚洲、拉美、欧洲全球转型比较研究为基础,就东欧国家的转型进程、趋势以及转型过程中的内在矛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与会者详细探讨了东欧国家政治与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与现状,对内部转型与外部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了讨论。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所说,研讨会的视野并不仅仅局限于东欧地区本身,而是将其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这种不同转型之间的相互参照与借鉴,将有助于加深对东欧转型和区域关系的理解。原波兰华沙大学教授、拉丁美洲政治社会学专家乌尔斯·穆勒-普兰腾伯格介绍了拉丁美洲的转型进程。他将拉美国家的转型进程与1989年后中东欧国家的转型经验相比较,认为两种转型有着相同的目标,但由于起始点大不相同,中东欧国家的任务更为错综复杂。
中外学者共话绿色旅游管理
本报广东讯(记者冯爱琴)6月25—28日,“第五届绿色旅游管理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旅游产业界的150余人与会。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绿色服务与旅游管理创新”。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作了题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与当代学人的历史使命”的主题演讲,探讨了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旅游事业的发展问题和旅游人在新时代背景下肩负的责任。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黛比·凯农博士(Debby Cannon)认真审视了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探讨了如何真正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坛设有六个分会场,分别就“绿色旅游与低碳旅游”、“世界遗产与景区管理”、“城市旅游与目的地营销”、“旅游市场与游客行为”、“酒店与旅游管理服务”、“旅游教育与旅游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本届论坛由中国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管理学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管理学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联合主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承办。
世界碳科学大会即将召开
2011年世界碳科学大会(Carbon 2011)将于7月25—29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
自2000年以来,世界碳科学年度大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国家轮流举办,是全球碳科学研究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2011年,世界碳科学年度大会再次来到中国。本次大会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共同主办。
截至6月20日,本次大会已接收研究论文800多篇,网上报名人数已经超过900人,已注册与会代表超过600人,分别来自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
本次会议主题为“碳让生活更美好”,讨论内容将涵盖目前全世界碳科学领域最前沿、最热门、最普遍的研究方向。大会期间将举办5场此领域领衔专家主讲的特邀报告会、超过300个学术报告以及超过500个墙报展示,此外,大会将代表全世界碳科学领域向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颁发多个奖项。
本次大会期间,除碳科学最新理论,如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的石墨烯以及引领碳科学前沿多年的纳米碳等研究成果之外,包括已经应用于世博会公交系统的超级电容器以及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系统的锂离子电池等核心炭材料技术与应用型研究成果也将亮相。
进入新千年以后,碳科学已经不再神秘,它正在一步步走进寻常百姓家中,走到我们身边。以国际碳科学大会为契机,全世界的科学家必将为人类带来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真正实现“碳让生活更美好”。(姚燕燕)
全球治理手册:制度与创新
英国政体出版社6月出版新书《全球治理手册:制度与创新》,该研究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学教授大卫·希尔德和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托马斯·哈尔共同完成。
当前,全球治理概念不断扩展,出现了很多创新机制。这些机制为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财政管理、工人权利和公共医疗等全球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办法。但与此同时,全球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也遇到很多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这一问题的研究中,但这些研究缺乏一个宏观的认识。该书致力于填补这项空白,十分深入地展示了全球治理的现状。对一些研究国际政治的学者来说,该书提供了关键的素材和新的理论,探讨了全球治理发展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普林斯顿大学公共和国际事务教授罗伯特·基欧汉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了解当代复杂的全球治理组织的入门教材,它使该领域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前司长安妮-玛丽·斯劳特认为:“对任何一个研究21世纪全球合作的学者来说,这本书都是必不可少的参考。”(焦霖)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