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11年年会综述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7-08 09:0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201 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 文章之一

  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联合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11年年会于2011年6月9—10日在重庆邮电大学召开,此次年会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近15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与会。会议围绕“党史与唯物史观”、“党的领导与执政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共党史与唯物史观

  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史、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关系,是年会的一个主要论题。针对离开党的历史去研究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象,教育部社科中心田心铭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旧中国、发展新中国的历史,也是在中国的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检验。因此,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历史,这应该是一条方法论原则。

  国防大学林建公教授指出,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根基。借用毛泽东同志“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之论断,林建公认为,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与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成立30周年的实践,共同证明了毛泽东这个经典命题的科学性、超前性与指导性。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唯物史观的伟大胜利。

  党的领导与执政规律

  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主题,与会者在党的信仰与意识形态建设、党的思想路线与民主制度建设、党的群众工作与党的执政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

  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认为,党的领导和执政资格首先要求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但由于党的队伍更新换代,占有很大比例的共产党员没有受到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对党员思想的冲击很大,导致了相当部分党员(包括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因此,要求全党认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基础性工作。在学习中,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研讨中大家普遍认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自觉贯彻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罗文东研究员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在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信任上下工夫,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上下工夫,在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必须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推动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何宏兵 郑洁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