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会议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7-04 14:5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粤举行

  本报广东讯(记者翟江玲)6月23—24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世界客都梅州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宣布高峰论坛开幕,省长黄华华发表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出席,国台办主任王毅发来贺信。

  许嘉璐指出,海峡两岸高峰论坛自举办以来,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成为海峡两岸客家的重要精神纽带。两岸客家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一以贯之的期盼:两岸繁荣、祖国统一、中华振兴、世界和平。

  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旨在传承弘扬客家文化、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和平发展。自2006年创办以来,论坛已先后在北京、厦门、台湾和龙岩等地举办四届,为促进两岸文经交流、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届论坛由梅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来自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众多客家地区的学者、专家和客家乡亲15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现场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74个,投资总额达1002亿元。

  中国所属岛屿主权研究需加强

  本报讯(记者雷家琼)中国在钓鱼岛列岛、南沙群岛主权的论据辨析学术交流会近日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就岛屿历史论据和法理依据的有效运用展开讨论,呼吁加强对中国所属岛屿主权的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员郑海麟指出,学界应进一步挖掘新史料,特别是注意研究钓鱼岛列岛、南沙群岛最需要的科学调查报告,包括水文地理、海拔高度、地下资源的分布、地质和地理构造等科学调查报告。在研究方法上,陈寅恪先生的“考据三法”,即“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正”,对研究南海问题、东海问题极具方法意义。在论证南海诸岛和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时,要用适合国际法的史料来佐证,以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部亚洲司、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会。

  学者探讨百年中国司法体制转型

  本报讯(记者郭烁)6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法律史学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法律文化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20余所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法律文化在两岸的延续、辛亥百年与近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百年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等主题,从多学科角度进行深入对话和广泛交流。

  100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适合现代法律发展的民主共和国,培育了现代法律生长的社会文化土壤。在第一单元“中华法律文化在两岸的延续”之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强调,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以农立国的农本主义法文化、多元一体的民族法文化、权尊于法的专制主义法文化、注重伦理关系的伦理法文化和儒家思想主导下儒法道综合法文化,应客观评价传统法文化,从中吸取当前法制建设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两岸法学界共同参与的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系列活动中的第一站。6月26—28日,与会的台湾学者还赴武汉、南京等地,与当地的法学学者进行交流对话和参访。(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