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湖北讯(实习记者明海英)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跨文化交流”学术报告会6月24日举行。来自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喀麦隆、泰国的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话跨文化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指出,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之间存在着一种文化障碍或壁垒,导致文化的误解与冲突,产生“文化围城”现象。“文化围城”实际上是文化的两个根本特性——内聚力和扩散力的外在表现。每个民族文化都具有各自内在的本质规定和特性,这是内聚力的基础,也是各民族文化之根。除了这种内聚力之外,它还有一种扩散力,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时要保有本我的文化特质,必然要向外排斥和扩张,展示出一种相互排斥的力量。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系主任沈青松认为,民族传统文化通常受到多元“他者”的冲击,跨文化交流有语言外推、实践外推和本体外推三个层面,它们彼此之间密切联系且相互作用。美国天主教大学文化与价值研究中心教授吉姆·洛亚科诺表示,传统文化中的语言、符号、图徽、价值观念等,是文化的遗传密码及指令程序,文化基因密码把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结合起来,连成一个整体。(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