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本报记者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对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白玛朗杰进行了专访。白玛朗杰畅谈了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取得的巨大的社会发展成就以及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对西藏社会发展、西藏传统文化保护等作出的贡献,并围绕重大课题“西藏百年史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学界关注的话题与记者进行了交流。
西藏社会全面发展 态势喜人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西藏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社会发展成就?
白玛朗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渗透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特别是受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的禁锢,再加上当时西藏的少数上层分裂主义分子与帝国主义的相互勾结,使西藏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发展停滞不前。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逐出西藏,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西藏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试图将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的阴谋。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的经济制度发展得更为完善、经济结构更为合理、经济总量有了巨大飞跃,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目前,西藏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07.46亿元。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65年的95元增长到2010年的4138元。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西藏近28万户、140多万住房条件比较差的农牧民群众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西藏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西藏人民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1965年,西藏总人口为130余万,人均寿命42岁;2010年,西藏总人口达290余万,人均寿命67岁。西藏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3年,74个县(市、区)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文盲率下降到1.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2%,初中入学率达到98.2%,高中入学率达到60.1%,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23.4%。西藏自治区充分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主管理和发展本地区文化事业的自治权,依法保障西藏人民继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权利和宗教信仰的自由。藏语文得到广泛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在学校中所有藏族学生和部分其他民族学生都学习藏语文,高校还要进行藏语文等级考试。西藏大学设有藏语言文学硕士学科,该校目前已是藏语言文学博士学科立项建设单位;藏文编码已通过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使藏文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
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自治区各级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整理和研究机构。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累计投入14.5亿元用于西藏的文物保护工程,维修开放了1400多处宗教活动场所,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和保护,藏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都有按照自己的传统风俗习惯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并得到法律的保护,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以学术成果作为献礼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围绕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社会各界会开展许多重要的纪念活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将在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组织哪些重要的学术活动?
白玛朗杰:2011年,我们将认真组织好“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理论研讨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三项重大理论研讨交流活动,结合研讨会编辑出版《西藏的昨天、今天、明天》、《学者视野下的西藏发展探讨》、《西藏简明通史》、《恰白·次旦平措年谱》、《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论文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论文集》等六部献礼图书,整理出版《〈西藏研究〉历史类论文选》、《〈西藏研究〉宗教类论文选》、《〈西藏研究〉民俗类论文选》等,组织好相关学术研讨活动。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取得的学术成果。
白玛朗杰:通过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届领导成员和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院产生了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的治藏方略、涉藏外事外宣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西藏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西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社科人才培育、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举例来说,西藏自治区组织编撰、出版重要文献书刊,基本上都安排本院专家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如《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西藏卷(1949—1999)》中的首册《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1992年白皮书)、《西藏发展报告》(西藏经济蓝皮书)以及目前正在完成的新版《西藏自治区概况》等。
我院资深老专家恰白·次旦平措、陈家琎编纂出版的藏文历史著作新编《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藏事·汉文文献丛书”,受到西藏自治区内外藏学界的高度重视,反响很大,在涉藏舆论斗争和反分裂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具有很高资料价值、学术价值的《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1993年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2003年,其汉译本荣获首届西藏自治区“优秀翻译作品奖”特等奖;2006年,其藏文版荣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杯”特别奖,汉译本获“珠峰杯”一等奖。
我院主办的《西藏研究》藏、汉文版已出版发行112期,发表学术论文5000多篇,在国内外影响广泛,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及全国期刊第一方阵高学术水平、高知名度的“双高奖”。2006年伊始,该刊入选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其藏文版于2004年荣获西藏自治区“优秀期刊奖”。
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雪域“智库”,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是如何为西藏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的?
白玛朗杰:自1996年起,我院共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完成西藏自治区软科学重点课题6项,出版各种学术专著50余部、藏事·汉文文献400多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为数不少的课题和调研报告荣获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各种奖励,为决策部门及领导提供了智力支持。
我院加大现实和传统研究力度,配合大外宣工作,不断增强对外学术交流合作力度。通过课题研究与交流合作,使科研人员得到锻炼,并在宣传西藏、提高我院知名度、凸显“智库”特色等方面产生了长远影响。我院创办的《要情》已出版了50多期,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好评。
另外,我院还承担了政府和其他部门交办的许多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在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院也配合政府和其他部门的相关活动撰写理论文章,参与或组织区内重大史料的研究与汇编工作,如《西藏自治区概况》、《1989年以来党在西藏的政策》等。
尽力保护、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在西藏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西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白玛朗杰:自1984年格萨尔抢救办公室划归我院,特别是1997年在我院民族研究所内设立了西藏自治区《格萨尔王传》抢救中心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保存民间老艺人桑珠说唱磁带5000余盘,整理出版藏文说唱单行本27部,计1300余万字。近期可再完成5部,总计划将包括45部。这是目前国内外最详尽、最完整的世界第一长诗《格萨尔王传》说唱本。
我院已搜集藏文原始古籍孤本、珍本500余部,择优整理出版“雪域文库”系列丛书40多部,其珍贵史料典籍在国内外首屈一指,成为藏学研究者的必备典籍,其多种典籍荣获国家少数民族五省区“藏文图书奖”。
目前,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初步成果,将为下一步编译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将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这些具有世界级文化遗产保护价值的成果,也是我院的“拳头产品”。更重要的是,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尽最大努力保护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西方“西藏文化毁灭论”的最有力批驳和痛击。
国际学术合作成果丰硕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介绍一下贵院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情况。
白玛朗杰:我院加大学术交流力度,实现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院已与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挪威、奥地利等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学术部门、高等学府建立起长期学术合作交往关系,累计邀请、接待国外专家学者1000余人次,出国访问(含参加学术会议及深造学习)学者专家、科研人员200余人次,取得多项合作成果。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合作建设“喜玛拉雅西藏文化数码图书馆”,真实反映西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国外反响强烈;与加拿大学者合作编辑出版近百万字的大型藏学工具书《藏英合璧拉萨口语动词注释》,颇受研究者欢迎;与美国学者合作开展西藏农村调查,形成逾百万字、六大卷田野记录、纪要及考察报告,客观评述西藏发展巨变,在国际涉藏舆论斗争中起到积极的纠偏作用。
另外,自1992年第六届国际藏学会议以来,每届会议都有我院专家参加,尤其是第11届国际藏学会议,我院14名专家学者参会,其论文全部入选。
促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西藏自治区将如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白玛朗杰: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好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题,切实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工作,切实推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振奋精神、埋头苦干、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不断夺取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新胜利。
西藏百年史研究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报》:“西藏百年史研究”课题作为国家“西藏项目”重大委托课题,自立项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请您介绍一下该项目的立项经过和学术背景。
白玛朗杰:西藏百年史研究课题,是受国家西藏项目办委托,由我和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孙勇牵头、当代西藏研究所所长仲布·次仁多杰具体负责的国家“西藏项目”(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重大委托课题。自2008年9月立项至今,我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
西藏百年史研究课题早在2008年9月正式成为国家西藏项目重大委托课题之前,就已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十一五”规划的六大重大课题之一。西藏近现代史上延续下来的很多因素都影响到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开展西藏百年史研究就是要揭开西藏历史的层层迷雾,总结各种历史现象背后的西藏社会发展规律。做好西藏百年史研究,就能使人们通过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看到西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此外,我院也希望通过西藏百年史研究课题进一步加强人才和学科建设。
2008年的拉萨“3·14”事件极大地干扰和破坏了西藏经济发展和长期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不仅旗帜鲜明地反分裂,率先揭批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和阴谋诡计,而且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快西藏百年史研究课题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尽快通过客观历史事实揭露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残酷与黑暗,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总结西藏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进一步坚定西藏各族人民群众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信念。
“3·14”事件后,我和孙勇等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领导,先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汇报工作,尤其重点汇报了西藏百年史研究的立项主旨、课题构想、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等内容,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8年9月,西藏百年史研究课题转变为国家“西藏项目”重大委托课题,由国家西藏项目办拨付经费,进行重点研究。
全景式反映西藏近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介绍一下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白玛朗杰:作为“西藏项目”重大委托课题的西藏百年史研究,要展现西藏100多年来的近现代史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因此,西藏百年史研究课题分为“西藏口述史系列丛书”、“西藏百年史史料选编丛书”、《西藏百年史研究》(上、中、下)等三部分,彼此之间有联系,相辅相成,尤其是子项目“西藏口述史系列丛书”、“西藏百年史史料选编丛书”两项为《西藏百年史研究》(上、中、下)的撰写起到了先导和奠基作用。
在研究内容上,西藏百年史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1888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共计114年的西藏历史。研究的具体内容涉及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宗教、艺术等各方面,是一项全面、深入、透彻地反映西藏社会100多年来发展演变历程的“百科全书式”和“全景式”学术研究。
到目前为止,西藏百年史研究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陈奎元同志曾指示,该课题要由老中青专家结合,民族干部牵头,其他研究人员参加。据此,西藏百年史研究课题由我组织课题研究,仲布·次仁多杰为课题具体负责人。
西藏百年史研究进展顺利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谈到西藏百年史研究分为三部分,请您介绍一下这三部分研究目前的进展情况。
白玛朗杰:“西藏口述史系列丛书”工作,起步较早,进度较快,成果突出。在我和孙勇的具体领导及仲布·次仁多杰的具体负责下,先后组织了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大学、西藏日报社等多家单位的近50名专家学者,深入西藏社会各界,广泛采访、认真调查,获取了大量反映西藏近现代社会沧桑巨变的一手资料,为撰写《西藏百年史研究》(上、中、下)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如以回忆录形式反映西藏近现代史的《记忆中的百年沧桑》,以整理调研访谈材料为主要内容的《口述西藏百年历程》(上、下)等口述史著作,目前已编辑完毕,并送至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出版社。正在进行的课题有“口述西藏当代第一”、“口述西藏十大家族”等。
“西藏百年史史料选编丛书”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利。初步商定“西藏百年史史料选编”的研究成果为3—4本书。第一本书主要是西藏近现代史文献选辑,主要内容是海选、粗选以及精选1888年后西藏历史进程中关于各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阶段的论文。第二、三本书分别是新发掘的汉文史料选编、藏文史料选编。第四本书是藏汉文对照的档案文献选编。据此,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何宗英、西藏自治区党委原副秘书长罗广武已完成了《西藏百年史文献选辑》(上、下)一书的编纂工作,其他三本史料选编工作也已结束,文稿已送交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西藏百年史研究》(上、中、下)的撰写工作,先后邀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西藏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学者,分别于2009年2月、11月两次在成都召开《西藏百年史研究》(上、中、下)撰写大纲审定会,数易其稿,最后形成了写作大纲。按照“合作办院、开放办院”的方针,《西藏百年史研究》(上、中、下)分别由我牵头,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喜绕尼玛组织编撰第一卷“清朝末年西藏内忧外患的境况”,由南京大学教授陈谦平与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川组织编撰第二卷“民国时期的西藏动乱与前途”,由西藏大学教授许广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现代史研究所援藏干部、时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副所长的徐志民组织编撰第三卷“西藏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纪元”。2010年5月,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先后与上述各卷负责人签订了课题协议书,根据协议书的规定,各卷负责人于2011年4月1日前提交了各卷初稿。(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