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文化“三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6-29 14:3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历史时刻,文化在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秩序、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方面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近日,由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道德与文明》编辑部承办的文化“三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和报刊的近40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着文化“三自”的内涵、特征、实现路径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化“三自”的内涵

  文化“三自”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就其内涵,清华大学教授邹广文认为,文化自觉是指对自身文化辩证地看待,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对文化进行能动的构建与再造。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王泽应指出,文化自信是与人的伦理精神自信联系在一起的,本质上是对道德的信仰、肯定与追求;文化自强是指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唐凯麟提出,文化“三自”中的文化具有三个特质:一是这种文化要建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它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三是它必须具有开放性,正确对待全民族、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总体来说,“三自”文化具有全球的视野、本土的情怀、扎根现实的态度和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袁祖社指出,文化“三自”的核心与实质理应是呼唤一场民族整体意义上的现代伦理生活新启蒙,即通过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多相博弈,培育市场化社会中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新的伦理范型、新的伦理生活质态以及相应的伦理生活生态。

  实现文化“三自”的途径

  谈到文化“三自”的实现路径,唐凯麟认为,要实现文化“三自”,需要造就具有现代文化人格的文化主体。其特点为:1.必须有理想和信念,站在人民大众、社会发展的立场;2.必须从当前泛滥成灾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文化中走出来,能正确对待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3.应深刻了解和把握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顺应世界化的大趋势,将民族化、全球化统一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肖群忠指出,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重新反思我们近百年来所接受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着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群体和他人价值导向、义以为上的道义追求、义务为本的责任意识、等差礼让的人际伦理、人心自律的主体精神等核心价值观,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

  南开大学教授王南湜则提出,实现文化“三自”要求我们有三种文化意识:一是文化使命意识,即要承担发展一种和西方文化相抗衡的、不同于西方文化类型的中华文化的使命;二是文化生命意识,即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一部分是理想性文化、哪一部分是实用性文化,找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原点,真正做到返本开新、中体西用;三是文化的承命意识,即要找到中华文化的本根,然后和现代化的实用性文化衔接起来。

  文化“三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晏辉指出,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核心价值观,即有中国气象的价值观、有中国气质的价值观、有中国气派的价值观。

  井冈山大学教授曾建平认为,文化之于社会,灵魂在于其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也是文化的最高境界。能否形成与中国发展相适应的“中国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能否大发展的关键所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体现时代感、突出大众化、富有独创性,为此,必须在社会生活维度、历史发展维度、全球共享维度上进行创新和开掘。(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菊)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