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和解机制 化解社会矛盾
本报湖北讯(实习记者明海英)6月18日,由中国法学会主办、法制日报社协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联合承办的第5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论坛以“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化解”为主题,围绕群众性事件、信访、特殊人群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鲍绍坤指出,快速走向现代化的时期,往往是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社会管理,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认为,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建立健全和解机制、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协同机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纠纷解决的引领机制。在顶层设计和源头设计层面,要着重树立新时期正确的义利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观。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胡忠表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要注重解决民生和公平正义问题,建立群众诉求表达畅通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就难以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独联体五国官员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座谈
本报讯(记者林跃勤 毛中秋)6月16日,来自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五个国家的11位外交官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就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问题举行座谈。
11位外交官分别就本国近20年来的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情况作了介绍。乌克兰议会金融与财政顾问弗拉基斯拉夫·梅里尼克认为,1991—1993年是乌克兰作为独立国家政治经济架构的初创时期,经济遭受重大冲击,严重衰退;1994—1999年,乌克兰在恶劣的环境中逐步摸索出一条改革的道路,经济逐步复苏;自2000年,欧盟投资使乌克兰经济步入快速增长轨道;2005年,燃料涨价和总统议会大选震荡导致经济出现逆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使经济雪上加霜;2010年,乌克兰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经济改革与发展措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2011年,乌克兰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以上。
格鲁吉亚外交部独联体与中亚事务司官员塔玛尔·瓦拉瓦泽介绍说,自上世纪90年代,格鲁吉亚受苏联解体影响,经济一直非常糟糕。直到2004年新总统上台后,国家在保险、农业、社会保障、警察、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改革,经济出现新的转机。近年,国家优先发展旅游业,促进了经济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与会学者还就如何增进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经贸与文化合作进行了讨论。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移民与社区
本报讯(实习记者张迎新)6月18—1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美国天主教大学价值与伦理中心联合举办了题为“城市化、新移民与社区——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城市化与国家建设、城市化与社会认同、城市新移民及其治理、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与环境问题以及国际上城市化与社区建设经验五个分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给城市治理和公民参与带来诸多挑战。同时,新移民融入城市也使社区文化建构必然面临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明碰撞,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机制和路径,确保城市化进程的顺利发展。与会专家认为,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城市动态的现代化进程相互交织,使人类有机会体验一种新的社会模式。问题的关键是,城市化进程中应如何保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同时又不失去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如何在理论和实际中绘制现代城市的动态发展路径?对此有学者提出,要想增添自身魅力,城市必须保持自身独特的气质及价值体系。
学者研讨国学与中国史学科建设
本报讯 6月12日,“古典学·国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此次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中国古典学、国学研究与教育前瞻;学科目录调整后的中国史学科建设。
在最新一轮学科目录调整中,中国史成为一级学科,为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全面发掘和充分开发本土资源,大力继承、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文化强国”服务,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要求。这一形势使中国史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学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拓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会上,有学者建议,可参照西方的古典学,将“中国古典学”作为“国学”的正式名称,在未正式成为独立学科之前,可列于中国史一级学科之下,待条件成熟之后再专门申报设立一级学科。还有学者将古典学、国学视为中国史学研究的根基,相当于过去所说的“旧学”。与会者对青年史学工作者和学生的旧学基础日渐薄弱、读不懂古代文献、某些传统学术逐渐失传的现状深表忧虑。
论坛上,学者们还就国学的由来、形成和兴起的社会背景,国学学科建设,古典学、国学和现有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目录调整与史学人才培养等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林渊 陈鑫)
中国律师对外法律服务滞后
本报上海讯(记者李玉)近日,“2011凯原法学论坛——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律师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巴西及韩国等国多家高校和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律师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律师业发展史”、“商务律师事务所与公司法务”、“法律发展与公益事业”、“全球比较视角”等四方面议题,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律师业”展开热烈讨论。
学者在发言中认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战略步伐中未能得到中国法律服务业的有力支撑和服务,一些对外投资项目的损失表明,中国律师对外法律服务滞后、防控风险能力较弱。如何与中国企业全球化步伐相适应,帮助中国企业在对外并购投资中知己知彼、占得先机,同时培养大批通晓各国法律、了解和熟悉国际经济惯例和游戏规则的高端法律服务人才,是摆在中国律师行业和法律教育界面前的挑战。
此次研讨会由“全球化、法律职业与新兴经济体”课题组策划,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主办,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东亚法律研究中心、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职业研究中心协办,由廖凯原基金会捐赠项目资助。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1年会召开
本报讯(实习记者王春燕)6月18—19日,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的中国留美学会2011年会在京举行,年会主题为“入世十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共举行三场圆桌论坛,分别对“入世十年: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中国农业部门的议题”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
在18日的开幕式上,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作了主旨演讲。他认为,入世十年,中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货物贸易快速增长,服务贸易、投资贸易极大发展,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通货膨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出现、跨国公司投资前景不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中国的传统比较优势削弱等。
此次年会共有25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国际组织官员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参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卡尔加里大学的史考特·泰勒博士及国际经济和金融学会会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凯斯·麦斯克斯作了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