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5篇关于“社会心态”评论引起强烈反响
自4月21日至5月26日,《人民日报》陆续发表了5篇“关注社会心态”系列文章,主题都是讨论如何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并针对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进行点评,引起较大社会反响。这5篇评论分别是《“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以及《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一文称,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社会管理者应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
名校的大门只能向少数人敞开
《中国青年报》6月10日刊登了胡乐乐《名校的大门只能向少数人敞开》的评论文章,该文针对目前部分名校发出“缩招”信号评论道:复旦大学的缩招显然是明智之举,其他“985工程”大学理应跟着学习,早日“瘦身”,最好每年本科生录取人数不超过3000人,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理想的数字应逐渐缩减至2000人以内。不然,再怎么口口声声,甚至声嘶力竭地高喊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将遥遥无期。因为世界上没有哪所世界一流大学,是靠学生数量来实现的,而是少而精的高质量。
名校的大门必须向多数人敞开
6月14日“荆楚网”登载了李云勇《名校的大门必须向多数人敞开》的评论,该文针对6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名校的大门只能向少数人敞开》一文指出,盯紧缩招,加快掐尖,一个不尊重公民平等权利的大学怎么可能很好地培养出回报社会的学子?如果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大门只能向少数人敞开,清华北大等所谓的名校注定就只能为美国等作嫁衣裳,学子多留学移民,国人多怨恨付出没有回报,清华北大等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名校只能是南柯一梦。
大学教育不能容忍如此的“毁灭论”
《北京日报》2011年5月27日刊登了署名北关的评论文章——《“毁灭论”是功利化教育的写照》。文章针对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最多花三分之一精力放在教学上、笃信“适当商业实践”并拥有独立董事身份,并向学生兜售“爱宝马,爱上市公司,也爱有7个8的手机号码,更爱向同行‘善意提醒’什么是‘金字塔’”价值观等发表评论。评论指出,尹某的“毁灭论”、“金字塔论”之所以引发质疑,恰恰是因为这位副教授将一些不合理甚至恶劣的高校现状奉为经验,向学生、向同行、向社会四处“传道授业”。还指出,如果全心投入教学被认为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那么忽视教学、脱离教学,醉心于什么商业实践,热衷于攀爬所谓“金字塔”,岂不是“毁灭别人、照亮自己”?这种错位的价值取向和颠覆性的职业定位,显然与我们所需要的高校教育相去甚远。(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