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构中国特色城市哲学
本报讯(记者慕卿)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城市问题、城市理论与城市哲学研究不断凸显,这些议题在国际哲学界聚讼纷纭。为推动我国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第二届空间理论与城市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于6月11—12日在苏州大学召开。徐州师范大学校长任平、苏州大学副校长陈一星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忠主持。
任平在学术报告中提出,中国学者的空间问题研究要实现“从问题当中找哲学”阶段向“用理论话语精准把握现实”阶段的转变,构建我国空间生产理论的话语体系,引领相关学科整体向前推进。陈一星指出,城市化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全局性问题,从理论上全面把握城市本质、城市问题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学者认为,空间哲学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转向,在全球空间理论与中国城市问题的深层交汇中,可以日益鲜明地看到城市化呈现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这就需要建构直面城市问题、呈现城市本性、把握城市规律的中国特色城市哲学,从强化理论研究、加强战略研究、深化问题研究等途径入手,把握当代中国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具体性。
研讨会由《哲学动态》编辑部和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
经济法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本报讯(记者刘鹏)6月11日,第六届中国经济法治论坛在合肥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法保障”。
在开幕致辞中,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史际春指出,中国独特的实践为中国经济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法治保障,而经济法从总论到各项制度,几乎都与该命题直接相关。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问题、理论、对策以及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华国庆研究了环境税立法的宗旨、原则和具体的制度设计等问题。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吕明瑜指出,由技术产权制度、技术资本制度和技术股份化制度构成的技术创新产权激励制度,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法学院、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暨经济法创新团队、安徽高速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
比较政治学:方法比理论更重要
本报上海讯(记者胡言午)6月12日,比较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
针对比较制度的研究方法问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曹沛霖认为,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质”比“形”重要,“找劣”比“比优”重要,研究方法比理论重要。他指出,由于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宽泛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在理论界并没有取得一致认同的理论,比较政治制度或比较政治学的理论基本上仍依附于政治学理论。因此比较政治学的发展,其实主要是方法的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袁峰从文化分析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他认为,要推行新政治,不可能完全拒绝传统,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对传统文化采取了选择性的继承态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包括平等化发展的执政理想、经济权利优先的执政目标、尚公的执政理念、实用理性的执政思维、介入式的执政路径、自律型的执政规范等内容。这些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与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与源于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人的价值偏好密切相关。
尼山会讲:何谓中华心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慧子)6月6—8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和尼山圣源书院联合举办的首期“尼山会讲:何谓中华心”活动在山东泗水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东学西渐”、“西学东渐”、“中西互融”等分论题展开学术会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李晨阳认为,“中”是指中国,是一个地理概念,“华”是指“华夏”,是一个文化概念,“心”是一种情结。所谓“中华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在生活中对中华文化的身体力行、在对外交流中对中华文化的大力弘扬。
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则认为,中华心最根本的一点应该是保持中华儿女(包括海外华人)生命的底色和基础,即儒家文化,中华心最终的归宿应当是儒家。
本次会讲活动是去年首届尼山论坛所开展的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对话活动的延续。尼山论坛的主题是“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口号是“和谐·仁爱·诚信·包容”。(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