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东讯(记者武勇 通讯员易西兵)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湾路旧广州铸管厂(富力唐宁花园)地块进行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过程中,发现一座东汉木椁墓。这一墓葬为该工地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东汉墓之一,也是近年来广州考古发掘保存较好、随葬器物特别是铜器最为丰富的东汉墓之一。墓内随葬的陶俑座灯和千余枚“大泉五十”铜钱十分引人注目。
墓葬保存较好
此墓编号M151,墓室长8.20米,最宽5.02米。墓坑前部还残存近1米长的斜坡式墓道。
墓室分横前堂和后室,虽然受晚期人类活动破坏,残深不足50厘米,但随葬器物基本上保存下来,总数近100件套。陶器集中分布在横前堂,有日常生活用器,还有模型明器。所出陶俑座灯为近5年来广州考古发掘的第三件,底座的胡人形象栩栩如生。
后室前部随葬大量铜器,由于受到挤压重叠在一起,另外有一件玉觿,是此墓随葬的唯一一件玉器,保存较好。后室后部为墓主人棺位,为双人合葬,根据随葬器物的布置可判断右侧(以面对墓道口方向)为男性,头向墓道,其头部随葬铜镜1面,铜鸠杖首1件,左手位随葬铜剑1把,铜环首刀1件,还有铜钱1串,足部有大量琉璃珠,散落于泥土中,数不胜数。男主人左侧为女性,头部随葬铜镜、陶小盂、玛瑙和琉璃珠饰等贴身用品。
墓主人是高寿老人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韩维龙指出,西湾路一带是古代广州西北郊墓葬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带之一。这里地势较高,距离广州市中心(北京路)不远不近,是一个理想的下葬地。
本次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随葬的一大堆铜钱,可能原置于一木匣内,总数应超过千枚。铜钱保存较好,“大泉五十”字迹清晰可辨。韩维龙说,“大泉五十”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铸行时间仅13年。如此大量的东汉“大泉五十”铜钱随葬在广州地区,这在以往的发掘中极为罕见。这些铜钱的出土也为本墓葬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方面表明墓主人家境富裕,也说明墓主人比较爱财。另外,根据汉代中期以后的规定,70岁以上老人才会授杖,据此推测此墓男主人为高寿老人。此墓规模大,随葬器物丰富且精美,足见墓主人地位非同一般。
土坑墓躲过盗墓者
韩维龙告诉记者,从墓葬形制来讲,东汉已经开始流行砖室墓,但与中原地区相比,东汉初年岭南地区处于砖室墓与土坑墓并行时期。M151墓葬正是土坑墓,因而不易为盗墓者发现,保存完整。
据了解,此前在该工地已经发掘东汉墓十余座,规模都比较大,随葬器物丰富。截止目前,该工地勘探发现的墓葬已经超过180座,完成发掘近160座。
除东汉墓外,还有不少南越国、东晋、南朝等时期的墓葬。此次发掘,还发现三座东晋、南朝砖室墓排水沟交叉穿行,形成立体结构,类似今天的“立交桥”,十分有趣。(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