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开创史学新局面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其泰在吉林大学作了题为“民国初年史学领域的新格局”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陈其泰提出,虽然民国初年在政治、文化方面出现混乱与倒退的现象,但史学领域却出现学术开新的局面。在研究实践方面,最为突出的表现有三项:一是王国维在利用甲骨卜辞研究殷商史上获得巨大成就,并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被誉为“新史学的开山”;二是陈垣著成《元也里可温教考》,开拓了宗教史研究的新领域;三是胡适著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在历史观方面,出现了意义重大的新变革。李大钊、陈独秀发表的政论、史论名文,揭露了军阀统治混乱倒退的根源,剖析中国历史问题,传播了民主主义和科学思想,并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
陈其泰认为,探讨民国初年史学领域新格局具有深刻的理论启示意义。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万志)
从制度角度重新思考“地中海模式”
本报广东讯(记者冯爱琴)6月7日,作为世界海洋日的活动之一,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邀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吉普鲁,就“亚洲地中海”作专题学术报告。
吉普鲁以“亚洲地中海——早期全球化与经济制度的演变:欧亚比较经济史初探”为题,从布罗代尔的“地中海模式”谈起,提出从制度角度重新思考“地中海模式”,进而对16—18世纪欧亚海洋贸易的经济制度、经营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亚洲地中海模式”并非仅仅是结合几个不同空间与文化的地理模式或历史模式,更是一种以各个都市中心之自主性活动为主轴的制度模式,其中各个中心联合起来行使分散形式的主权或多元中心的权力。
与会学者表示,吉普鲁提出的“亚洲地中海”概念为“地中海模式”所提出的“海洋视野”和“整体思维”真正运用到亚洲海洋史研究中提供了一个实例。(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