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概念最早出现于社会学领域,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目前被学界广泛接受的是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的定义:“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这种基于信任与规范而形成的网络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尤其是政治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从我国政治稳定机制的建构来看,社会整体信任度低、地方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发展。针对目前社会资本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和公民组织发育不良,有必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以培育新型的社会资本,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稳定机制的建构。
1.建立有效执行制度,为培育社会资本提供制度保障。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社会资本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它和正式制度共同构成了社会的行为规则。但社会资本并不像其他正式制度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约束力,它必须在正式制度引导和支持下显现效用。因此,只有依靠法律和政治规则对有碍社会发展的行为进行惩罚,才能保证社会资本有一个稳定的培育环境,才能让社会成员之间增强互信。要建立有效可行的执行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善各领域的执行制度,确保社会资本培育在各个领域都有直接的制度保障加以支持。其次,政治制度建设中实行严格的法治,对于违反制度有效执行的行为一律严惩,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后,健全有关公民政治参与方面的制度建设,丰富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为公民与政府沟通提供便捷渠道,让公民切身体会到自身是被社会重视和关注的,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2.发展民间组织,培育社团型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发展是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而社会网络的培育离不开民间组织的重要作用。社团型社会资本的培育,更有利于团体内成员的相互交流合作,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和公民意识的培育有促进作用。培育社团型社会资本,首先,要注意保障团体内成员的基本权利。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发展,社会网络关系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家庭核心。现代意义的社会资本要求我们不断扩大其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以保障公民权利义务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因此,公民权利保护和公民精神培育是当务之急。其次,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有赖于公民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培育社团型社会资本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培育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参与合作意识等,……为各政治实体的政治行为的展开奠定了互动、沟通、合作的心理基础”。具有了公民意识,公民才能更好地融入团体,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政治角色,从而提高自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公民意识的培育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促进了社团型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发展;公民的参与对于政治民主化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机制的构建。
3.大力发展经济,为培育社会资本提供物质保障。
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能否在国际政治舞台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稳定而繁荣发展的经济环境,不仅为社会资本培育提供平稳环境,更可以提供培育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投资。在这种经济前提下,社会成员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与他人交流。同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只有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他们才有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才能提高政治认同感,从而发展新型的社会资本。此外,经济的发展,为人际交往和各种关系的建立提供了诸多资源,这些硬实力使政府有能力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总之,经济的发展是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资本培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条件。
4.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为培育社会资本提供精神保障。
根据政治文化发展的进程,阿尔蒙德把政治文化分为“狭隘的地方性的、主体的和参与的”等不同类型。其中,“所谓参与型政治文化,就是公民对整个政治系统,以及政治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对参与者自我都有很高的评价与取向。”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是培育社会资本重要的精神保障。要形成参与型政治文化,首先要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在一个社会团体中,成员之间只有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能形成一个共同的公民文化。其次,重视公民文化教育,发挥媒体功能。参与型政治文化要发展,首要前提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教育。再次,还需增强政府与公民互动。政府必须从自身角度入手,多与公民交流互动,吸引公民更多地参与到政治建设中,鼓励公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处理。(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禹君 单位: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