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突破瓶颈 重在有效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5-11 19:2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讯(实习记者冯宇)4月28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来自中、美、日、韩等11国的专家学者与作家、诗人汇聚一堂,展开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汉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俄克拉荷马大学文理学院、当代世界文学杂志社、今日中国文学杂志社等联合主办,旨在探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为学术和创作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古典文学流芳世界文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对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日本的文艺史,一开始便是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同时代本土文艺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日本演剧就吸收了起源于中国的故事作为其素材。”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馆长竹本干夫表示。

  “中国古典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韩国外国语大学全球文化产业协会会长李永求认为,就亚洲而言,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韩国古典文学的情况尤其如此。纵观韩国古典文学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层面,都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翻译出版是海外传播的基础工程

  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有多种途径,与会者认为,翻译出版是向海外读者进行传播的基础工程。在当今媒介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必要了解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工程以及海外推广活动,从多种维度来思考和研究当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新特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翠玲指出,中国图书在对外传播方面是相对落后的,从版权贸易的角度来看,中国对外输出版权至今仍然存在逆差。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谢天振强调,很长时期以来,大众对于“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这个问题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认识误区,即把症结简单地归结为翻译问题。翻译并不只是简单的两种语言文字转换的技术性工作,而是受制于多种社会、政治、文化因素的复杂的文化交际行为。

  《莽原》杂志副主编李洱则认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瓶颈在于,中国作家的复杂经验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不能够完全被西方所了解。

  整合多方资源推动有效传播

  如何使中国文学的传播更加有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只有把创作、批评、翻译、传播几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才能改变中国文学目前在世界文学中影响力较小的窘境,使中国文学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针对对外翻译问题,谢天振强调,必须确立正确的译介理念,积极主动地调动在国外从事中译外工作的广大汉学家、翻译家,争取他们的参与和合作,或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作家与其共同切磋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探讨和把握文化交流、文化传播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文化策略,让中国文学、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此外,对于最近几年由我国政府出面与有关国家相互组织对方国家“文化年”的举措,专家们都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成效的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做法。与法国、俄罗斯政府合作互办的“中国文化年”和“法国文化年”、“俄罗斯文化年”就极其有效地促进了中法、中俄间的文化交流。(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