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沪召开
本报上海讯(记者李玉)4月24日,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以及国内著名高校的学者出席会议,并围绕“中英审美现代性的差异”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据悉,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协商合作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双边合作论坛,轮流在双方所在地举行。下届双边论坛将于明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举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非洲论坛启动
本报讯(记者范勇鹏)4月27日,纪念毛主席发表非洲研究指示5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非洲论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非洲问题研究会会长魏建国、加纳驻华大使海伦·马姆莱·科菲、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孙保红、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副司长谢亚静、非洲投资联盟主席陈叶水和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黄泽全在启动仪式上发言。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杨光主持研讨会,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成安主持启动仪式。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东亚货币政策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本报讯(记者肖雨枫)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日本一桥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亚洲政策论坛:东亚货币政策”在京举行。
论坛开始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会见了一桥大学校长山内进等一行。山内进说,中国和日本加强交流与合作具有深刻意义,希望加强两校的学术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指出,在全球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东亚各国采取何种货币政策,对保持亚洲各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4月,“第一届亚洲政策论坛:世界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与区域整合”在东京举行。本次举办的第二届亚洲政策论坛,是上届会议的延续。(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者研讨东岳文化与区域传统
本报讯(记者项江涛)4月25—28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与山西省蒲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1东岳文化蒲县国际论坛在山西临汾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以“东岳文化与区域传统”为主题展开讨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指出,在当前,恢复传统文化魅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具有鲜明的共享性特点和世界意义,使优秀文化得到彰显并推动区域建设是学者的使命。
东岳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至今仍与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精神世界密切相关。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叶涛从东岳文化历史源流的角度,阐释了东岳信仰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于中国东岳文化信仰在日本、印度尼西亚传播的研究是这次会议的新亮点。台湾“清华大学”荣誉教授王秋桂认为,东岳文化与区域传统的讨论,及不同学科间学者的合作,将有助于研究本区域之外的区域传统文化。(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