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成立 东京审判:理论研究是正视历史、面向未来之基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5-11 19:2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5月3日,正值“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65周年纪念,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暨东京审判研究座谈会在上海交大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东京审判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程天权,上海交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上海交大副校长郑成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上海交大历史系教授、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曹树基,以及东京审判中国法官梅汝璈之子梅小璈,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倪征日奥之女倪乃先,检察官向哲浚之子、上海交大数学系教授向隆万等众多专家学者出席本次活动。程天权和张杰共同为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揭牌。

  东京审判研究意义重大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胜国的中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国,深化东京审判研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杰在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致辞时指出,东京审判对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这一审判不仅在于审判了28名甲级战犯,更重要的是裁定了日本的战争责任,决定了日本的战后政治格局,而且影响了整个东亚的历史进程。东京审判研究对于中日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

  向隆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父亲生前曾讲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只有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才真正取得了抗击外族侵略的胜利,只有东京审判才是扬眉吐气的。虽然东京审判也有遗憾的地方,还有更多的战犯没有得到惩处,还有其他问题没有深入追究,但是经过许多人的努力,甲级战犯被处决。历史的东西是白纸黑字的,不能让它模糊淡化。

  我国东京审判研究相对滞后

  据有关资料显示,65年来针对东京审判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已出版了50余种相关学术著作,日本更是出版了包括学术和通俗的各类专著不下200种,并对此审判一直辩难不断。然而在东亚战场上付出最大牺牲的中国,却连东京审判的基本史料都尚未齐备,相关研究滞后。

  张杰在座谈会上说,在“东京审判”这样一个与中国关系重大的领域,中国学者长期处于难以置喙的边缘状态,被日本和西方学者长期控制着话语权。导致这种学术研究的断裂固然有很多原因,但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程天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东京审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和课题,但中国目前的研究比较薄弱,研究资料相对缺少,需要研究的问题太多。另外,深化东京审判研究在政治、外交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21世纪,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面临一系列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理论研究可以更深刻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所以理论研究是我们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基础。

  步平说,国际上对东京审判关注较早,美国有关东京审判的档案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放,之后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对此开始研究,但是中国没有给予很多关注。对日本的审判确实是正义的审判,但审判本身从法学、历史学研究层面上是否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对此没有更深入的具有学理性的研究,未能掌握话语权。日本战后在历史认识上一直存在问题,加之事件当事人逐渐离世,致使后代对历史的认识更趋抽象空洞。因此,我们更需要做出深入研究。

  构建日本侵华史和中日关系研究重要平台

  为了改变目前东京审判研究滞后这一现状,需要学术界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更需要各有关学科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上海交大文科建设处处长蒋宏就此介绍说,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成立的意义在于:完整保存档案文献,建立相应资料库和数据库;展示图文史料,建设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搭建学术研究重要基地,再现、重申、挖掘、整理、翻译和研究这一正义审判的历史真相、现实启示与未来价值,成为研究日本侵华史和中日关系的重要平台。

  据了解,在文献整理方面,现阶段该中心已取得初步成果。在搜集有关东京审判已刊中文文献和论文的基础上,选编了《东京审判研究文集》,完成了包括中、英、日文的《东京审判文献及研究书目》和《东京审判大事简表》的编辑工作。现正进行编辑《东京审判图片集》,计划于2011年下半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郭潇雅 李玉)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