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讯 (记者郭潇雅)5月27 日,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成立仪式在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与上海市领导共同为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揭牌。同时,由复旦大学和总部设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的高水平研究机构——英国丁铎尔中心(UK Tyndall Centre)全面合作建设的“复旦—丁铎尔中心”也宣告成立,这是该机构首次在亚洲设立分中心。东英吉利大学校长爱德华·埃克顿(Edward Acton)与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晓漫共同为“复旦—丁铎尔中心”铭牌揭幕。与此同时,全球环境变化与应对机制国际研讨会也于当天在复旦大学开幕,来自全世界近百位知名学者就全球环境变化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秦绍德指出,研究气候变化,不仅需要从自然科学出发,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本身,以及应对政策的经济、产业影响评估,国内政策、法律体系的构建,国际合作机制设计,公共宣传和推广等。
国家科技部原部长、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学术指导委员会中方主任徐冠华作了题为“全球变化与中国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他认为,大力加强全球环境气候变化研究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面对国家重大需求,树立面向全球的思维和视野。从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来看,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很多。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必须发挥中国的特点和优势,这包括学科的齐全、人才结构的合理,多学科集成的潜力,能通过政府调控实现各方有效合作,相对完善的对地观测系统和较为完备的数据资源等。同时,中国还有地理区位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和优势,科学制定计划,尽快参与到国际有关方面研究中来。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首任主席、东英吉利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罗伯特·沃森在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人类安全时说,从全球范围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来看,可以说是工业化发达国家导致了环境气候问题,却由发展中国家来承担后果。因此,气候变化不仅是能源问题,也是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
据介绍,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将原分布于9个学科和院所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聚焦气候变化科学重大问题。在国际合作与平台建设中,积极摸索新的项目运行、人才聘任、学科建设、学生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校外、海外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入,建构一个能担负社会责任和使命、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全球环境变化综合性研究机构。(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