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前后哲学的教育概念是在传统范式中被构想出来的,并且它的每次转化都包含着特殊的意义。在黑格尔那里,这个范式是劳动,在谢林那则是艺术。费希特也谈论这种艺术,他与谢林的区别在于,他并非将“艺术”理解为“美的艺术”。恰是在这个时期,“艺术”这个术语与“美的艺术”相混淆,并影响到今天的语言使用,而此时费希特却回溯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在谢林那里,杰出的天才在艺术和创制的区分中关心的是,教育包含着一种非武断性和不可操控性的要素,费希特则认为:“艺术之产生凭借的是,人们清楚地理解,用其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费希特将“艺术”的这种技术性或者“创制性”意义引入知识的领域,并使大学承担其培训的义务,强调了其启蒙意图:与知识打交道的艺术是生活中合理的知识应用的前提。认知结构分为三个阶段。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德国波鸿大学哲学系 Birgit Sandkaulen)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