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群体性事件指工人以集体行动的方式,通过制度外的手段进行利益诉求的行为,其产生和兴起来源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国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资本的流动,并带来各方利益的调整和分化,尤其形成了管理一方较强、劳动者一方较弱的现实格局。这种格局的重要特征在于国家不可能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通过频繁的群众运动和单位体制与工人保持直接联系,其间出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雇主阶层,他们通过雄厚的财富力量逐渐控制了劳资对话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形下,工人权益经常被侵犯,工人的不满难以通过正式制度途径进行表达,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工人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
近年来,工人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以国企工人为参与主体,主要涉及国有企业改制或下岗失业工人的生存困境,是“老”工人的“老”问题;另一类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参与主体,主要涉及工资增长或工作环境改善的利益要求,是“新”工人的“新”问题。从研究的角度看,由于国有企业的逐步壮大以及政府财力的充盈,“老”工人的群体性事件趋于平稳甚至减少,而有关“新”工人的群体性事件正在快速增长。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闻效仪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