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是有关认同和归属感的社会实践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多元文化政治已成为近年来西方社会学关注的热点。2011年4月出版的《英国社会学杂志》刊登了东伦敦大学社会学系Michael Skey为Ben Pitcher所著的《多元文化政治:当今英国的种族和种族主义》撰写的书评。
Skey认为,该书将文化差异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种族政治亦相应地将关注点转移到如何处理、管理和理解这些文化差异上。作为处理文化差异的核心概念,多元文化被定义为既是一个“种族政治得以在其中表达”的框架,又是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其中作用”的社会实践。
该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涉及种族主义及反种族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过去的30年中,后者不断塑造前者的特征和实践。简言之,最初由反种族主义提出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等话语,现已成为主流并被广泛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种族主义已然消失,相反,种族主义被重新“编码”,进入了容忍、国家归属感、社区团结、女权主义以及修正主义历史等话语体系中。
同时,Skey也提出了批评:该书对多元文化及种族主义较少历史回顾,缺乏学术对话;对种族政治与政策缺乏局部(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与全局(整个英国)之间的比较;对种族主义行为如何研究,未能给出替代或改进的方法论方案。再者,书中具有被Brubaker称为“精英操纵视野”(elite manipulation view)的倾向性,即将精英视为理性的利益集团,具有将新型文化和政治组织传播到大众当中的能力。在这种倾向性下,Pitcher难以解释自己对文化差异的关注将如何补充或挑战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及其主张。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朱洵)
以共有文化寄托巩固组织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者对于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传承的一致性或断裂性,相应地,对于持不同政见者的研究则往往通过团结或分裂的研究视角,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二分研究视角的局限。在2011年4月出版的《美国社会学评论》中,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助理教授Amin Ghaziani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的助理教授Delia Baldassarri以“文化寄托与组织差异:对于华盛顿少数群体游行的多方法分析”为题,通过文本分析、网络分析等多种质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多维度文化属性对于少数群体(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易性癖)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的影响。该研究发现,社区构建、平等、联合、多样性、规模等主题在从1979年到2000年的历次少数群体游行中表现得较为恒定,而团结、艾滋病以及对抗层面行为等主题则在这一时期的游行中呈现出较大的变动。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来看,社区构建和平等这两个主题的结构洞作用最为明显。作者认为,某些思想在历次游行的国家层面的对话中是保持恒定的,但这一小部分思想的相对固定又允许游行者来处理他们内部的多样性,并对不断展开的历史事件作出反应。更进一步地说,这一研究表明游行者并不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相同点来组织游行,而是通过共有的文化寄托来巩固可以维护其差异的组织基础。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傅强)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