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六十年风雨征程路一甲子和合偕习情——访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5-30 09:4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1950年7月30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维舟正式宣布:经政务院批准,在西南建立一所民族学院,由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负责筹备工作。从此,揭开了建立西南民族大学前身——西南民族学院的序幕。

  学校选址在气候宜人、离少数民族聚集区较近的川西成都。1950年10月,西南民委派人到成都,购得起义将领刘文辉在成都新玉沙街的公馆及周围民房作为校址。后来,又选定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前大片开阔地(今老校区现址)为正式校址。1950年11月,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选派8位同志组成建校筹备组。1951年3月,西南民族学院党组成立,王维舟任书记,张天伟为副书记。4月6日,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政务院任命王维舟兼任西南民族学院院长。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来自西南各地区的藏、彝、回、傣、羌、白等24个民族的500多名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庆祝大会。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发来贺电:“西南民族学院的创立,对我们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西南军政委员会祝贺学校的成功和学习任务的胜利达成,为发展各兄弟民族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而努力;为加强团结,坚固国防,建设新中国而努力。”6月2日,《川西日报》辟专版祝贺,头条刊登了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各兄弟民族团结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围,建设一个独立强盛繁荣幸福的新中国。”

  编者按:6月1日,一个充满朝气和希望的日子。2011年的这一天,是西南民族大学60岁生日。这所一出世就承载着诸多历史使命的学校,正乘着西部发展大机遇的东风迈向新的征程。

  天快黑时,牧民放牧归来,我们准备放影。向银幕一打光,黑夜里牧区的牦牛受到惊吓,四散奔逃。结果那天晚上,除了几位老人家,没人看电影,大家都去找牦牛了。第二天早上,发现几头牦牛被狼吃了。即使遭受这样的损失,牧民们还是想看电影,他们希望我们天黑前就把光打上。晚上九点,牧民们陆续来了,几十个人坐在草地上,好奇地看着放映的《地道战》和《南征北战》。放映结束时,几个小伙子在地上找东西,我问他们找什么,他们说是在找子弹壳。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段难忘的经历,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深切感受到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师资力量的贫乏、科学文化的滞后给民族地区发展带来的严重制约和影响,更加坚定了我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它促使我由一个懵懂的藏族青年成长为成熟、稳重、勤奋、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民族干部,使我能抛开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民族教育事业,坚定了为少数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为民族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肖雨枫)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