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哲学史上,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率先把“希望”导入哲学的中心位置,首次将其提升为一种人类展望未来、纵览全体的原理。按照他的希望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恰恰表达了一种“已知的希望”,即辩证—唯物主义地理解了的希望,因为马克思主义让世界的未来前景掌握人类,并动员人类积极投身社会变革和政治变革去造就世界的未来前景,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原则才能提供更美好生活的梦想和要求。
挟希望奔向未来
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敢为天下先,独辟蹊径,通过希望哲学,全面扩充了世界内容,详细说明了世界内容的象征形象和模型形态,从而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实。布洛赫《希望的原理》的宗旨在于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存在论范畴的“希望”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金寿铁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