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当代社会,学术资源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对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正因为如此,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学术资源建设,把知识创新作为构建学术资源高地的突破口。
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展学术研究,其学术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出来。于是,在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时,学术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无不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我国是一个学术论文产出大国,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和从事学术研究人才的数量增加,我们同国外学术研究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按照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的统计:2008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中国内地科技论文9.55 万篇,比2007 年增加了7.2%,占世界总额的6.6%,排名世界第四。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全球科研报告:中国》把这一现象称作“爆炸性增长”,并预言中国将会在下一个十年赶上美国。
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是,在我们为取得的进步而欢呼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严峻现实,中国的优质学术资源正以10%以上的增长速度无偿地外流。之所以如此,直接原因在于现行的学术评价机制。自上世纪末以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学术界受所谓“同国际接轨”的驱使,学术标准外移,逐步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把评价学术成果的尺子交给了国外几大引文数据库。而国外几大引文数据库运营公司高超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策略则进一步使问题严重化。像SCI、SSCI、A&HCI等都已不再是单纯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而是力图通过市场化运作和营销策划,突显其评价功能,从而使其发展成为很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
上述两种原因结合催生的“马太效应”,加速了我国学术资源不断外流。从短期看,优质学术资源外流给中国贴了“金”,但从长远看,它必将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如削弱了中国学术期刊和相关引文数据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使其同国外几大引文数据库本来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使中国失去学术评价的话语权,只能跟着国外几大引文数据库起舞,并且可能误导或阻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首先,必须改变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导向,即变现行的“外向型”学术评价制度为“内向型”学术评价制度,重建中国自己的衡量科技水平的“标准”。
其次,建立和完善中国自己的权威学术评价系统。借鉴国外几大数据库的方法,中国创建的一些引文数据库在技术和方法上都较成熟,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因此,应该一方面继续支持一些数据库向数字化期刊群的方向发展,实行错位竞争,努力办出各自的特色和水平;另一方面是把中国科学院研制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和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打造成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学术评价权威数据库,变“外向型”为“内向型”,以引导中国高水平学术论文回流,增强这两个引文数据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再次,与国外几大引文数据库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做大做强中国权威引文数据库的基础上,应以股份制的形式同国外几大引文数据库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双赢的伙伴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借船下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且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合资文化产业,从而扭转目前无偿“出口”转有偿“内销”的被动局面。
最后,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权威引文数据库,必须以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为基础;而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必须以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作支撑。因此,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把建立规范的权威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准入与退出机制同激励学术期刊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结合起来,把规范学术期刊办刊行为同建立学术期刊准入与退出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中国学术期刊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进而为权威引文数据库源源不断地提供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保护和发展优质学术资源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不好,流失的不仅是知识产权和文化产业资源,而且是国家的软实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正元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