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献忠)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为祝贺社会发展研究所的诞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为该所题词:“心系人民福祉,敢与圣贤争颜色;致力社会和谐,不问风雨奔前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揭牌。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全立、李扬,院党组成员、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李秋芳,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黄浩涛出席成立大会。
据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成立不仅在学术上填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此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符合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定位”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在筹建过程中,得到了党中央的深切关怀,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做了批示,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陈奎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出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体制机制的创新角度出发,多次召开院党组会议,研究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创建和筹办,对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
王伟光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讲话。他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成立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大势的客观要求,社会发展研究所不仅要在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提出真知灼见,也要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出谋划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改革创新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经验。他认为,中国的社会发展,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来适应新的发展。社会发展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既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把握住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构性、机制性特征,也要为国家、为人民想出路,找办法,学以致用,担负起立国化民的神圣使命。他提出,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的学者要有大气度、大格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感,要有自己的话语,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把握,不仅需要对社会现实状况全面系统地了解,也需要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史乃至整个文明的历史有所理解,更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总体目标有深刻的认识。这既需要深厚的学术修养,也需要扎实的社会调查,更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着内在的把握。
王伟光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发展和前景提出了三点殷切的期望:首先,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中心课题来开展,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努力用严谨扎实的调研成果为理论创新服务。同时,要真正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将战略研究与政策研究密切结合起来,紧扣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核心议题,以社会学带有全局性、整合性特点的研究视角引领,打破学科内部的分支界限,力争几年内在学术研究上确立国内的领先地位,在政策研究上为国家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最后,他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乘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春风,在科研方法上,在用人机制上,在管理体制上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多创新,多试验,多积累经验。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开门办所、开放办所的精神,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在学术研究方面形成联动的新机制和整体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汉林在揭牌仪式上发言时说,社会发展研究所立足于从社会学理论、方法和“宏观、综合、学科交叉”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建议,努力用严谨扎实的调研成果为理论创新服务。李汉林强调,社会发展研究所须紧扣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核心议题,从三个方面入手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一是从宏观视角和总体性出发;二是从社会构成的微观基础,即群体、社区和组织秩序出发;三是从结构转型和历史的关联出发。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准成立的科研事业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直属研究机构。社会发展研究所下设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室、社会建设与治理研究室、组织机制与制度变迁研究室、结构转型与社会史研究室以及综合办公室。目前,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批准,社会发展研究所设立社会发展系,每年招收社会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同时,经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管理中心批准,社会发展研究所设立社会学方向的博士后流动站,定期引进博士后流动人员,从事科研项目合作研究。
出席成立大会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王苏粤主持大会。(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