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 母语使用能力亟待增强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5-25 09:0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5月1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该报告介绍了2010年中国的语言生活状况,包括语言生活发生了哪些大事,出现了哪些新词、热词等。发布的主要目标是信息公开,提倡语言服务的理念,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世界掀起“汉语热”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学汉语的人不断增加。在美国,约有上千所学校对开设和扩充汉语教学课程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在印度,汉语已被引入印度中等教育委员会规定的课程。在泰国,2009年教育部邀请了逾千名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任教。这是中泰合作“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自启动以来,志愿者派出人数首次突破千名。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介绍说,2000年全世界选择学汉语的人数为300万,2010年已达到8000万人。

  对母语的应用能力重视不够

  与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形成对比,我国公民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教育问题却在网上不断掀起争论。词语匮乏、语法错误、错别字等问题,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娴霞告诉记者,目前出现在报刊杂志及网络上的错别字越来越多。这表明,人们对语言的重视程度正在降低。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语言分中心教授侯敏也指出,中国学生的母语使用能力不是很强,人们对母语的应用能力也不是很重视。这与整个社会对母语应用能力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有直接关系。

  另外,一些外来的英文词汇也给汉语应用带来了不少问题。国际译联副主席黄友义表示,汉语正在与英语混杂,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并采取措施制止,未来几年,汉语将不复为一种纯正语言。从长远来看,汉语将失去传达信息与表达情感的独立语言地位。

  信息传递新方式带来新词、热词

  近年来,每年都会出现几个比较大的新词语的词语群。有专家提出“词媒体”的概念,认为要通过词语记录时代、认识时代。同时,随着微博的发展,新词、热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认为,语言总是发展变化的,使用中的语言必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互联网语言有大量创新,但新词语的隐退、消亡也比较迅速。如果不被社会公众接受,那么它会只局限在互联网这一领域,难以进入全民的语言系统。

  侯敏表示,现在整个社会的语言生活呈现比较活跃的气氛,人们有很大的创造力,很有智慧,新词、热词的出现使这个时代的语言文字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丰富多彩。(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冯宇)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