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雪域高原 人文日新——蒸蒸日上的西藏文化事业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5-23 08:4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 188 独家报道 和平解放60年的西藏人文之路 文章之一
  2011年,西藏迎来和平解放60周年。本报“西部纵深行”特别报道小组奔赴雪域高原,深入西藏各地,拜访学术界、文化界及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亲身感受人民群众的观念变迁,体验西藏社会的巨大进步。在西藏的每一天,记者都被所见所闻深深打动,为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振奋,为能够近距离见证西藏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而激动不已。

  春到拉萨,吉祥止止。

  西郊的拉萨河谷,碧水澄澈,飞鸟往还。北岸的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矗立在拉萨河边,显得坚定挺拔。这里是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的终点,也是拉萨现代化的起点。

  我们从纪念碑出发北行,来到罗布林卡,这个过去只有贵族才能游乐的园林“夏宫”已经成为人民公园。园内桃红柳绿,春意盎然,老百姓走在林荫道上,欣赏着参天古木、亭台楼榭。

  文博事业欣欣向荣

  罗布林卡东门外,即是西藏博物馆和西藏图书馆所在地。两馆形制严整,墙体厚重,建筑立面富有藏族文化特色,引人注目。丰富的文物和图书资料收藏以及与时俱进的公众服务功能,使这里成为拉萨市乃至西藏全区的现代文明中心之一。

  西藏博物馆:免费开放 迎来更多藏族老百姓

  “虽然博物馆免费开放给维护、安保等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但是博物馆直接服务于藏汉等区内各民族同胞,更加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我们非常欣慰。”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说。据了解,西藏博物馆从2009年7月1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至今已近两年,效果很好。

  西藏和平解放前,图书典籍、教育资源主要被各大寺院垄断,文化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西藏广大普通老百姓文化水平较低,观念落后。和平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兴建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西藏各族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促进了群众观念的转变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位在记者身边专心看服饰的藏族汉子感叹,“进博物馆真有意思!”话音未落,他又被旁边展出的藏戏特有乐器吸引。

  达珍告诉记者,在西藏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主要是外地游客。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藏族老百姓也走进博物馆,不少还是带着孩子和老人来参观的。通过参观,他们不但加深了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了解,而且通过展品了解了藏汉等各民族同胞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历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达珍和陈列部副主任琼达的引领下,记者仔细观看了各个展厅的文物展品,不禁为西藏博物馆馆藏之丰富叹赏称奇,特别是一大批反映藏汉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的珍贵文物让记者大开眼界。

  据西藏博物馆主管研究的副馆长索南航旦介绍,西藏博物馆是西藏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1999年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目前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展出面积约1万平方米,分为“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文化”等展厅。索南航旦说,随着西藏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西藏博物馆的展出面积早就远远不够使用,国家已经考虑在近年启动博物馆改扩建计划。

  博物馆内一边展出,一边还在紧张施工,工人们在大堂内立起钢架,电焊花四溅。

  索南航旦说,为迎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博物馆将举办三大主题展览,分别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展、上海世博会西藏馆复建展、西藏生态自然展。其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展将是全区最重要的主题大展,由西藏自治区区委和区政府主办,西藏博物馆承办,现在全馆上下都在积极策划,紧张布展。

  西藏图书馆:提供更完善的文化服务

  离开博物馆,我们走进对面的西藏图书馆。

  法律图书阅览室的数字系统升级改造正在紧张地进行,馆内正在展出的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图片展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

  西藏图书馆副馆长旦增卓玛向记者介绍,西藏图书馆建成于1995年,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型公众图书馆和藏学研究资料中心。随着西藏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文化阅读的需求日益增长。“来图书馆看书、借书的人越来越多。图书馆现在也在加强硬件升级,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实用的服务。”根据西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西藏图书馆将为全区各族同胞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更完善的文化服务。

  西藏文物局:西藏文物地图出版

  据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的同志介绍,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四川大学考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先后在西藏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

  2011年,《中国文物地图集·西藏自治区分册》在西藏迎来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正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国家文物局主编,四川大学考古系系主任李永宪和历史学院院长霍巍负责主持编写。

  李永宪告诉记者,1996年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委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成编辑组,该书不但收集了西藏自治区历次文物普查所获图文资料,还增补了青藏铁路建设文物保护工程、阿里地区文物保护抢救工程、西藏大遗址保护规划等项目实施中的田野资料。这是西藏文物保护事业中的一项重大成就,这份凝聚着藏汉等各族文物工作者多年心血的集体成果是献给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一份厚礼。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在历史进程中,藏、汉、门巴、珞巴等各民族同胞在西藏大地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中央为保护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梵文贝叶经”保护与研究工程、《格萨尔》史诗抢救与传承、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等一系列工作都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梵文贝叶经”:世界级学术资源保护得力

  “经过这几年的紧张工作,贝叶经保护已经完成了相关的前期工作,包括对西藏自治区内的贝叶经进行全面普查、影印、编目等。”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次旺俊美告诉记者。

  “梵文贝叶经”是古代印度佛教徒用梵文书写在贝叶上,后传入西藏的文献。作为非常重要的古代文献典籍,“梵文贝叶经”是国内外学术界都很关注的世界级学术资源。

  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对贝叶经保护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在中央领导直接关怀下,2006年启动了“梵文贝叶经”保护与研究工程,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西藏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次旺俊美担任办公室主任。

  在次旺俊美的办公室,他向我们介绍了贝叶经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合作正在逐步展开。委托北京大学东语系为西藏培养梵文研究人才的计划也进展顺利。‘梵文贝叶经’项目的顺利进展反映了中央对西藏地方优秀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格萨尔》:流浪艺人传下最长英雄史诗

  《格萨尔》是流传在青藏高原的口耳相传的英雄史诗。西藏和平解放前,《格萨尔》说唱艺人地位低下,和平解放后,《格萨尔》赢得新生,说唱艺人受到人民政府的尊重和照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格萨尔》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成就斐然,西藏大学和西藏社会科学院等形成了各自的格萨尔研究传统。

  “早在1978年,西藏大学(即当时的西藏师范学院)便成立了格萨尔抢救小组,是最早对《格萨尔》进行抢救的学术组织,现在西藏大学已经形成三代学者组成的格萨尔学术研究梯队。保护《格萨尔》史诗,并把西藏大学这一学术传统延续下去,我们很有信心。”西藏大学格萨尔研究所所长洛桑顿登告诉记者。

  西藏社会科学院是格萨尔保护的又一重镇。次旺俊美说:“长期以来,《格萨尔》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但是我们并没有成文的文本来向世界证明这一点。我们了解到著名老艺人桑珠老人能传唱完整的《格萨尔》,就由西藏社会科学院特别聘请他作为格萨尔传承艺人,并派专人照顾他。我院录制的桑珠老人的说唱内容成为目前最完整的《格萨尔》说唱本,目前已经整理出版35部,计划出版45部。”

  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次仁平措是国际知名的格萨尔研究专家,他告诉记者,《格萨尔》和“藏戏” 于2009年一起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记者到达拉萨时,桑珠老人刚在不久前不幸去世,由于政府组织工作得力、抢救及时,桑珠老人说唱的《格萨尔》通过录音和记录,得到有效的抢救保护,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大重点文物保护:规模最大 投资最多 保护有效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保护维修工程是在中央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被确定为重点文化援藏项目的,这是目前我国在西藏进行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文物保护维修工程,2002年开工建设,2009年完工。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萨迦派法王萨班、八思巴等不但是著名的佛教大师,而且在中华大一统进程中作出过很大的历史贡献。萨迦寺珍藏有大量珍贵的图书资料和文物,但长期以来由于条件所限,萨迦寺的文物保护压力极大。在此次重点维修工程中,国家拨巨款维修寺庙建筑并建造了专业陈列馆和库房,使得萨迦寺大量珍贵的藏文典籍得到有效保护。

  维修后的布达拉宫雄伟壮观,前面的布达拉宫广场经过改扩建,已经成为拉萨市进行重要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展示西藏全区社会发展成就的窗口。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阿旺晋美向记者介绍,在布达拉宫维修中运用了西藏大学主持的“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这项工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在更多西藏壁画艺术保护中发挥作用。

  西藏学术界直接服务社会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西藏迎来和平解放60年的今天,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已经建立起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并不断为西藏社会发展提供直接决策参考和服务。目前,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大学以及西藏民族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成为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主体。

  走进位于拉萨市色拉路的西藏社会科学院,迎面就能看到7世纪著名藏族学者土弥·桑布扎的雕像。院内,新的综合科研大楼已经建成,办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社会科学院院长白玛朗杰向记者介绍,2011年,西藏社会科学院将先后组织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理论研讨会等三项重大理论研讨交流活动。结合研讨会,西藏社会科学院将陆续编辑出版《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论文集》、《西藏的昨天、今天、明天》、《西藏简明通史》等六部重点图书。其中《西藏的昨天、今天、明天》一书从全国1200种选题中脱颖而出,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68种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之一,是西藏自治区唯一入选书目。

  拉萨河畔的西藏大学校园,桃花绽放,树木葱郁,环境优美,主楼前悬挂着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的“立德树人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横幅。

  西藏大学科研处处长丁玲辉告诉记者,西藏大学近年来确定以“特色突出、西部先进、国际知名大学”为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科研基地研究。现在西藏大学重点建设8个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学科,如藏文信息处理技术、西藏历史与文化等。

  丁玲辉兴奋地说,“十一五”期间西藏大学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许多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藏文计算机键盘布局和输入编码方法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跨平台藏文输入法”、藏文数字移动电话等科研项目广泛应用于西藏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用户。

  西藏民族学院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办在陕西咸阳的高校,其前身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科研处处长陈立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该校将组织一系列与西藏和平解放60年相关的学术活动。

  强调现实研究和传统研究并重,是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西藏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孙勇告诉记者,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定位,西藏社会科学院要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服务的“思想库”和为自治区中心任务提供智力支撑的“服务部”。2011年,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西藏社会科学院将巩固传统藏学和基础研究,抢救、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则是继续加大研究工作重心向现实研究的转移,针对现实、热点、难点问题拿出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独家报道小组 文/图)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