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黄霖平生以“为人尚朴实,治学求新异”为座右铭,并努力践行,为人为学,堪为后辈典范。
“治学必先学会做人”
黄霖性格朴实真诚,厌恶虚浮巧诈,一贯要求学生“治学必先学会做人”。兹举两事,以窥先生为人之一斑。
2000年初,因黄先生是我们的博士毕业论文评阅专家,我与同学宋莉华一起去他家送论文。我在与黄先生电话预约时,他不厌其烦地告知我们如何坐车、转车,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他家。我们按照他的“设计路线”顺利到达。那时黄先生已年届六十,衣着简朴,精神矍铄。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倒茶水,削水果,聊家常。黄先生蜚声海内外,我们开始不免有些拘谨,但见先生和蔼可亲,不久即如坐春风。我们起身告辞时,黄先生坚持要送我们上公交车,说你们不熟悉路,我带路片刻,可以为你们节约一些时间——一个惜时如金的大学者,却要牺牲自己的时间为刚见面的年轻人节约时间!他一路送我们到站台,直到我们坐上公交车,才挥手告别。春风携寒,吹起他稀疏的头发,那一刻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自此,我就产生了跟随黄先生做博士后的想法。蒙先生不弃,将我收归门下。在复旦两年,耳闻目睹,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对学生,从不词严色厉,而是熙如春风,待如故友,写信赠书,必称学生为“弟”;请学生吃饭,必不忘为各自点上喜欢吃的家乡菜。他耳提面命,循循善诱,学生但凡有一长,必奖掖鼓励;批改学生的论文、习作极为细心,大到布局谋篇,小到文字标点,必一一批注,蝇头小字,丹黄烂然。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万晴川)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