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尼日尔河三角洲:被石油“诅咒”的土地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5-18 15:3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石油对整个国家的贡献可谓居功至伟,从法律和道义上来说,当地人民理应获得相当的回报。但事与愿违,石油不仅没有给尼日尔河三角洲带来福音,却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奥洛伊比(Oloibiri)村一个废弃的油井旁立着块锈迹斑斑的牌子,上面写着:“Oloibiri well No.1, drilled June 1956, 12,008 feet”(一号井,1956年钻探,深度1.2万英尺)。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石油工业遗迹在尼日利亚石油史上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正是这里攫取的第一桶原油开启了该国石油商业化的进程。石油开采之前,奥洛伊比不足500人,而在鼎盛时期(1960年代),这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口最多时达1万人,昭示着石油时代一夕“繁荣”的神话。但石油榨干后,它迅速被无情地抛弃,归于沉寂。

  如今这里的居民不足1000人,住在最简陋的贫民窟中惨淡度日,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没有电、没有道路,更别说学校、医院等设施了;而且周遭的环境因为石油开采而面目全非,传统的生活方式也被彻底地割裂,前途渺茫,后无退路。奥洛伊比是尼日尔河三角洲的一个符号和缩影:人们坐在巨额石油财富上绝望、哀叹、愤怒!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蒋俊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