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在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使很多学者对繁荣中国社会科学信心倍增。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谢韬博士,请他就中国民意调查研究、国内期刊匿名评审以及学术出版等热点学术问题发表看法。
中国民调研究落后美国半个世纪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去年与美国学者合著的《与龙共存:美国民众如何看待中国崛起》,既有宏观描述也有微观分析,是民意调查研究方面的佳作。不知您如何看待中国的民意调查研究?
谢韬:中国的民意调查研究,尤其是在政治学领域(包括国际政治和区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自己粗略估计,以描述或分析民意调查数据为主的文章数量不足每本政治学期刊所发文章总量的2%。有一些关于民意调查的学术文章出现,这说明国内还是有学者对此类研究感兴趣,但总的来说,这些文章还不够规范,比如,图表不专业、不给出原始问题、很少有解释调查技术细节的附录或脚注等,这些都是民调文章的忌讳。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小溪)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