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本·拉登之死产生的主要是一种心理冲击,但这种战略心理的重大变化对“基地”组织及国际恐怖主义、对从中东到中亚的“不稳定弧”、对美国内政外交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恐怖势力处于十字路口
几乎所有分析人士都认为,“9·11”事件后,由于本·拉登一直处于东躲西藏的隐秘状态,与“基地”组织下属和各分支机构间的联络手段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其对“基地”组织的影响有限。本·拉登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国际恐怖主义的精神象征以及“基地”组织的战略制定者,而对于“基地”组织的战术行动,本·拉登则无法全面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在“9·11”后的十年里,除了被美军从阿富汗赶出、目前活跃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基地”之外,“基地”组织形成了“阿拉伯半岛基地”分支、“伊斯兰北非马格里布基地”分支。这些分支与本·拉登领导的“基地”核心之间关系较为松散,在接受“基地”领导的同时又具有相当的行动自由,有时甚至会自行其是。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达巍 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背景链接
“9·11”事件后的全球重大恐怖事件
2002年10月23日 4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闯入莫斯科一家文化宫,劫持700余名观众和大楼工作人员,造成129人死亡。
2003年8月19日 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遭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24人死亡。
2004年2月6日 莫斯科一列地铁在上班高峰时间发生爆炸,造成至少40人死亡。
2004年3月11日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中部的一个火车站发生爆炸,造成200人死亡。
2004年5月9日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一座体育场发生恐怖爆炸,造成30余人死亡。
2004年9月1日 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第一中学1000余名学生、家长和教师被恐怖分子劫持,335人死亡。
2005年10月1日 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发生三起爆炸,至少造成26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2005年10月29日 新德里连环爆炸案,造成数十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2005年7月23日 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凌晨发生7次连环爆炸,造成至少90人死亡,200人受伤。
2005年7月7日 伦敦发生多起地铁和公共汽车自杀式爆炸,警方确认死亡人数为56名。
2006年7月11日 印度孟买发生系列铁路爆炸事件,造成至少200人死亡。
2006年8月21日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一个市场发生爆炸,造成10人死亡、55人受伤。
2007年6月30日 英国格拉斯哥机场大楼遭燃烧汽车撞击。此前,英国首都伦敦警方挫败两起汽车炸弹爆炸阴谋。
2007年8月25日 印度南部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发生4起恐怖爆炸,造成42人死亡、50多人受伤。印度称,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恐怖袭击事件。
2007年10月19日 巴基斯坦卡拉奇布托座车附近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140多人死亡、500多人受伤。袭击者来自塔利班和“基地”。
2007年12月11日 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发生两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67人死亡。
2008年9月20日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万豪酒店发生爆炸,事件造成53人死亡、266人受伤。
2008年11月26日 印度孟买泰姬大酒店等多处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88人死亡、313人受伤。德干圣战组织声称负责,袭击主要针对英美人士。
2009年6月10日 巴基斯坦白沙瓦市五星级酒店珍珠大陆饭店遭炸弹袭击,18人死亡,40多辆车被毁。(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