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探求中国社会变迁的“教育基础”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5-18 14:0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每个时代的研究者都不可回避。迄今为止,大多数教育学者对此问题采取的主要是应答式、被动式和单向式的运思方式。

  研究者总是强调教育者要有时代敏感,敏锐体察时代精神,在把握时代脉搏中发觉时代对教育的挑战。同时,研究者强调教育者要有社会意识,为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变迁与发展需要教育提供什么,教育就要对此作出回应,努力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因此,教育的价值与角色缩减为只是为社会服务,在对时代挑战和社会需求的应答中,成为社会变迁的附庸和应声虫。这种应答必定是被动的,即使是“迎接”时代和社会给教育带来的挑战,也是被动地迎接:挑战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只好去迎接它。这种对社会亦步亦趋的心态,带来的结果是教育学很少考虑:教育如何主动介入到社会变迁与发展的进程中去?社会如何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教育学思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往往是单向式思维,即只考虑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如社会变迁如何引起教育目的、内容以及方式的变革等,却很少思考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实际上,教育与社会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任何单向式因而是割裂式的思考,都难以窥其全貌。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政涛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