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陶行知曾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不幸的是,这种状况目前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当下中国教育仍存在严重的“去生命化”。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现代公民,促进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是从根本上对人本身的否定:人不是被当做人,当做一个本身就是目的的存在受到直接的、无条件的肯定——仅仅作为人本身应得的肯定,而只是由于其成绩才被间接地、有条件地肯定——这种肯定恰恰是对人本身的否定。在教育环境中,分数决定着学生的一切:被肯定还是否定,受赞赏还是屈辱。它是学生快乐、痛苦、希望和恐惧的源泉,是学生对之顶礼膜拜的上帝和偶像。如同商品社会中人的价值仅仅由其所拥有的金钱来衡量一样,在教育中,学生的价值仅仅由他所获分数来衡量。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翟晋玉 单位:中国教师报)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