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新收获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5-16 13:3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 186 特别策划 进入黄金时代的中国考古学 文章之一

  2006年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汉陵考古队,展开了西汉帝陵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2006—2010年间,我们汲取了汉景帝阳陵田野考古的经验与教训,采取“全方位调查、大面积普探、重点地区详探、关键部位试掘、高精度测绘及资料数字化”的工作思路,田野工作与资料整理齐头并进,取得了较大成果。

  截至目前,已先后完成汉武帝茂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惠帝安陵、汉哀帝义陵以及“周王陵”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和茂陵2号建筑遗址的(部分)发掘工作。汉高祖长陵的考古调查与勘探、茂陵帝陵南侧外藏坑的发掘工作正在进行。

  茂陵是西汉第五代皇帝汉武帝的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策村南。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初,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茂陵进行多次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一定收获。

  茂陵陵园东西2086米,南北1393米,略呈西南—东北走向。其东、西两侧与汉武帝陵园东、西门址对应处有门阙遗址,南、北墙相应处因遭破坏,情况不明。园墙宽2.5—3.5米。墙外有围沟,沟宽3—4米,深2.8—3.5米。二者间距3.2—4米。

  汉武帝陵园位于茂陵陵园中心偏南,四周有夯筑垣墙,长430米左右,墙宽3.5—6.3米,残高3.5米。四墙距封土80余米,园墙中段各有阙门,四角有角阙建筑。陵园正中为封土,外形为“覆斗状”,现高48.5米,底边约240米,顶边40米左右。墓葬形制为“亚”字形,其中东墓道封土外部分长21米,宽8.2—16.7米,深6.8—12.2米。汉武帝陵园内,封土以外分布有外藏坑150座,外藏坑平面呈长条形,长度不一,最长者98.5米,最短仅3米,宽度大多在4米左右。

  从2009年10月开始,我们对汉武帝陵封土南侧的15、26号外藏坑进行发掘,15号坑南北长38米,宽5米,深10米以上,目前正在发掘表土。26号坑南北长46米,宽2.2米,深8.5米。目前已发掘至底部,对两侧洞室进行了清理,出土有动物骨架、陶俑等文物。

  李夫人墓位于茂陵陵园西北部,封土呈覆斗状,上部有二层台。封土底边长105—127米,顶边长15—36米,现高28米。墓葬形制为“刀把”形,在其封土东侧偏南位置发现一条墓道。墓道平面呈梯形,封土外长128米。李夫人墓四周环绕园墙,四墙距封土22—34米。封土外也发现外藏坑,南侧4座,北侧2座。

  除汉武帝陵园和李夫人墓园发现的外藏坑外,茂陵陵园也发现244座外藏坑。这些外藏坑成组有规律地分布在汉武帝陵园外,长度以120—170米居多,最长299米,最短16米,大多宽2—3米,深5—7.5米。大多有梯形斜坡道。坑底部发现有板灰、木炭、烧土、陶俑残块、铁锈、铜锈等遗迹遗物。

  茂陵陵区共探出建筑遗址14处,总面积约32万余平方米,发现的遗迹遗物有夯土、砖铺地、鹅卵石散水、柱础石,以及砖、瓦等建筑材料。位于武帝陵西南521米处的2号遗址,南北长420米,东西宽276米,是陵区面积最大的遗址。2008年10月,我们对其进行了小面积试掘。发现水渠多段,以及与之相连的多处不规则土壕,其底部有大面积淤积泥土,应为当时的湖泊水面。发掘材料表明茂陵2号遗址是一处由水渠、湖泊等组成的建筑。钻探发现,茂陵有多条道路,有环绕汉武帝陵园的“徼道”,有从帝陵向外辐射的“神道”及“司马门道”。

  茂陵的修陵人墓地位于茂陵陵园以西约4公里的南位镇陈王村南。20世纪70年代,当地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大量戴铁制刑具的骨架。勘探发现,在大约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有大量埋葬密集的小型墓葬。这些墓葬长1.8—2米,宽0.4—0.6米,深约2—3米,墓葬间隔0.2—0.5米,按此密度推算,估计这片墓地埋葬尸骨在2万具以上。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焦南峰 作者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原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