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湖北讯(记者张肖雯)5月7—8日,“辛亥革命与亚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第三届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国际视野中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辛亥革命以后东亚各国的互相认识、革命时代的新概念以及东亚文化研究等10个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孙中山先生说,整个世界在19世纪百年中的发展比以往千年的发展都要迅猛,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发生后的100年间变革更剧烈、更伟大。”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章开沅提出,纪念辛亥革命不仅仅是总结过去,更要引发长远的思考。辛亥革命研究应该放在社会发展的轴线中,纵览革命爆发前后300年的历史。首先,辛亥革命是前100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结果;其次,辛亥以来的100年能更好诠释“百年锐于千载”的涵义;最后,未来的100年,中国和世界将走向何方?怎样掌握今后人类文明的命运?这些都值得深入探讨。他说,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辛亥精神将会不断地被继承、纠正和发展。
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李廷江认为,辛亥革命对于中日关系也是一个重大转折。结合章开沅提出的“三个一百年”来看,前100年的中日关系是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关系的背景材料;而从1911年至今的中日关系则是前100百年中日关系的一个必然继承。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关系的转变给今天的中日关系带来了风风雨雨,也带来了中日关系各种层面上的结构性变化。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表示,关于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正如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势者昌,逆势者亡。”辛亥革命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时代潮流,对亚洲和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应该用更宏大的历史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辛亥革命的国际背景和国际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也认为,辛亥革命虽然爆发在中国,但与东亚各国都有着重大联系。不仅参加革命的仁人志士多受日本影响,而且当时东南亚地区的人民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支持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作为同时期民主革命的重要一环,相关研究必须走向亚洲甚至世界。马敏表示,我们不仅要看到中国与各国在政治上的联系,更要看到中国与亚洲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以达到政治复兴,提升合作意识。
本次大会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与东亚文化交涉学会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