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社科学者解读食品安全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5-13 15:1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近日,胡锦涛主席在天津考察时,特别强调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的症结在哪里?该如何确保人们吃上放心食品?多位长期关注食品安全的社科学者对此进行了解读。

  总体形势:稳中有忧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近日表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可以概括为“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仍然不少”。一方面,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没有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和中央的要求相比,和群众的期待相比,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和水平还存在差距。

  据悉,全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数量巨大。食品安全事件虽时有发生,但与如此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相比,所占比例很小,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的。

  但据《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人对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52.3%的受访者心理状态是“比较不安”,另有15.6%的人表示“特别没有安全感”。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发展的全局。

  发展阶段:安全体系尚待完善

  作为全球性问题,国外的食品安全发展状况如何?专家指出,发达国家处于发展阶段时期也都曾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才找到解决措施。

  “在食品产业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各国都会出现类似问题。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来监控食品生产,从业人员也有较好的道德自律。因此,西方发达国家整体上不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洪大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里特持相同看法,他认为,与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现状相比,美国、日本等国的食品加工特别注意安全卫生操作,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和比较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很少会发生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与之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尚待完善。

  治理之策:加强监管是关键

  谈到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学者们认为,应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监管制度和相关政策安排跟不上食品产业的迅速发展。”洪大用强调。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志祥还提出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部分商家为追求短期利益,置法律和消费者身心健康于不顾;第二,技术进步带来高效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部分黑心厂商造假掺假技术越来越高明,导致消费者甚至专家都无法辨识;第三,在执法过程中,受执法者理念、人员素质、经费等因素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难以到位。

  王志祥说,要想有效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查处力度、打击力度,及时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协调职能。他强调,目前监管部门对监管方式尚缺乏统筹性安排,过分依赖社会监管,不利于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查处。

  李里特也认为,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政府不仅要监管,更要服务,要关心、帮助、扶持、指导农民和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安全卫生防范意识。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海还提到,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因此消费者运动和媒体监督对维护食品安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凤娜)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