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会议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5-16 09:5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者关注边缘话语研究

  本报讯 近日,第四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学术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主题除常年设置的话语研究理论、方法创新研究之外,性别话语、外贸纠纷话语、民族文学话语和人权发展话语等议题也备受学者关注。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话语研究的深入推进有助于解决存在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我国边缘话语研究需要得到更多关注与探讨。中山大学教授丁建新认为,关注边缘话语,终极目标在于其代表的边缘社会、边缘人群与边缘文化。学者们还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话语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会议由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澳门大学等80多所大学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李玉 李雯婷 崔倩)

  濒危文字传承人进清华学堂

  本报讯 5月7日,作为清华百年校庆活动之一的“清华百年——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献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西南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代表及海内外学者一同出席了会议。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等,是多种文化交汇之地。这里蕴藏了汉藏语乃至南亚语的宝贵资源,更是各种原始象形文字的“富矿”。除东巴文之外,至今还活跃着汝卡、摩梭、普米、纳木依、木雅、他留,以及坡芽歌书、水书、女书等诸多不同形态的文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语言文字,依附在仅存的传承人身上,与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里是动态文字库、濒危语料库、多元文化博物馆。研讨会上,各位传承人的展示,在给人们带来新奇、震撼的同时,也告诉人们:在现代文明冲击下,这些文字以及文化正经受着生存还是毁灭、传承还是消亡的考验。这也正是此次展览研讨会的目的和主旨。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如何挖掘、整理、抢救、解读、保护、传承、开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亚秋)

  历史民俗文献研究亟待加强

  本报上海讯(记者胡言午)日前,民俗文献编撰与民俗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民俗学界专家学者围绕历史民俗文献的编撰整理、民俗学研究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与会学者认为,我国拥有悠久的民俗传统和丰富的历史民俗文献。从《诗经·国风》、诸子百家之言,到两汉史书都有民俗的见解与记述,此后2000年间,理论民俗学和记录民俗学的学术积累都非常丰厚。这种历代传衍的民俗记录和民俗解释方式,本身就构成了特定的学术传统。当代民俗学研究,不论是理论研究、历史流变还是田野采集,都应继承这一传统,这是中国民俗学无论在发生学方面还是学科设置方面都有别于西方民俗学的鲜明特征。但目前历史民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和他的工作团队介绍了《华东民俗学文献》(40册)的特点及编撰过程。据介绍,这套丛书包括民俗学文献、少数民族民俗文献、妈祖研究文献,为中国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材料。(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