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花只在现实实践中开放。如果马克思主义仅仅被放在书阁中,就不能展现其生命力。此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使马克思的《资本论》再次热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使马克思主义焕发了巨大活力。
笔者在党校讲台给党政领导干部讲授“当代世界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课程。干部学员们当前更喜欢听“发达的美国”如何发展经济。一个时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学习其具体发展之策,“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失语,资本主义借机并利用全球化趋势渗透、演变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价值——只有克服资本家的贪婪和变革全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能彻底解决世界生态问题。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经济危机,政府调控具有必然性,资本主义国家也在按马克思的处方行动。中国引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也积累起贫富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而随着中央制定的民生导向政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走向实践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恢复了干部们的兴趣——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资本主义也在向马克思“取经”,“马克思主义开始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干部学员语)。
但与此同时,干部学员们依然感觉,西方的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有具体可操作性,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正确但具体操作性相对不足,这是导致干部们向西方理论“取经”的一个原因。例如维稳工作,西方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方案。因此,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操作性上补足乃至超越西方理论,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继续努力。(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士文(重庆市委党校哲学部讲师))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