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丰(辽宁省社会科学院)
自2009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办以来,我就一直关注这份报纸,可以说是这份报纸的“资深”读者。以前是常在单位阅读,现在则是自己订了一份来读。这份报纸厚重而不失活泼,通俗而不失深度,各个版面都是以学术的视角切入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把握,尤其是“特别策划”,以问题为中心,邀请学者名家讨论和思考这些问题,从而使问题分析得很透彻、很耐读。在时下,社会越来越浮躁,平面媒体发展日益困难的情况下,贵报能“知其难而不退却”,能为学者坚守“阵地”,为学术开辟“沃土”,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中国学者的声音,实在是办了一件大好事。但同时,贵报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能否适当压缩版面文章的字数,多发表些“短小精悍”的“豆腐块文章”,少些“篇幅宏大”的“大文章”,增加可读性,从而使报纸办得越来越好!
郑飞(本报编辑)
作为一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报刊,我报创刊伊始,就定位于要依托全国乃至世界的学术理论资源,全面反映最新理论学术成果,报道重大学术活动,推介知名专家学者,展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风采,及时介绍国际学术动态,努力搭建中外学术交流平台,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不断扩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样一种定位和目标引导我们,必须把这份报纸办好,不辜负学界的期望。关于您提到的压缩各版面文章的篇幅问题,我们会积极研究,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尽快丰富版面的内容,从而使报纸文章更能吸引读者。(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