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环球学讯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4-13 10:3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习中文,变成中国人:全球化背景下的华语语系》指出中文和华人身份认同密不可分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从事汉语研究的语言学专家Edward McDonald的新书《学习中文,变成中国人:全球化背景下的华语语系》(Learning Chinese, Turning Chinese: Becoming Sinophone in a Globalised World)于3月初出版发行。

  Edward McDonald在长期的汉语教学中发现,学习中文的学生都想融入华语语系,把中文说得和他们的母语一样流利,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他指出,华语语系和华人身份认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中文就会变得越来越像中国人。该书无论是对汉语的学习者和教师,还是对语言学家、人类学家都有参考价值。

  全球化悖论为什么全球市场、国家、民主不能同时共存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达尼·罗德瑞的新作《全球化悖论:为什么全球市场、国家、民主不能同时共存》(The Globalisation Paradox Why Global Markets, States, and Democracy Can’t Coexist)于3月底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17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金本位溯源,进而挖掘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华盛顿共识以及今天的全球化背后的故事。

  一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探究金融机构、劳动力市场和贸易全球化的根源。同时,质疑全球化经济和自由贸易负面影响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尽管经济全球化已经给发达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成千上万的贫困工人也是一个福音,但它仍是一个建立在并不牢固的经济基础上的概念,而这种经济不能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的压力点究竟在哪里?对这些不利影响,我们能做些什么?罗德里克认为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难以调和的“三元悖论”,即我们不能同时追求民主、民族自决和经济全球化。政府拥有太多权力,就会导致保护主义;市场拥有过多自由,就会导致一个缺少社会和政治支持的不稳定的世界经济。我们应该寻求最有效的全球化,而不是最大化的全球化。全球治理要求我们在市场与监管之间、全球经济和民族国家的权利之间寻求一种均衡。

  (王安丽、张迎新/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