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公司4月18日首次把美国长期主权信用前景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这意味着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在未来24个月内有三成真正被下调的可能性。
解读:宋玮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多年以来的赤字财政政策和近期的经济衰退使美国公共债务总额不断增加。美国依据其强势货币地位,不断采用增发国债的方式对外输出美元,以弥补贸易逆差的缺口。目前,美国公共债务总额正日益迫近美国国会批准的14.29万亿美元的上限。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高居不下、减税方案迟迟难以出台,美国对债务的依赖不断加深,由此也形成了国债与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
2008年9月,中国首度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第一大海外持有国。此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虽有增有减,但第一大持有国的地位并未改变。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而全球金融市场中除了美国国债外鲜有如此大容量的资产市场,中国外汇资产短期内难以改变将美国国债作为主要投资渠道的现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降低将在客观上给作为第一债权国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其蕴涵的现实和潜在风险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从短期来看,美国国债发债成本将会上升,这必然对我们将来买进、卖出美国国债的时机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中期来看,评级降低意味着美国政府管理财政赤字问题的效率和能力低下,如得不到解决,美国必然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从长期来看,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美元趋于贬值,债券持有国将会蒙受储备货币贬值损失。如果美国国债AAA的评级最终被下调,这将危及美国经济复苏。在国际市场上,美元信用会受到重大打击,投资者将大举抛售美元资产,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急剧动荡。
目前,美国主权信用仍然保持AAA级。针对这样的情况,从操作层面来讲,我国暂时无须担心美国国债违约,但是需要警惕美国国债发债成本上升可能造成的价格波动,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紧密关注国际债券市场走势,选择恰当时机增减美国国债。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应逐步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减少对美元资产的高度依赖,增加欧元以及其他国际货币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从战略角度来看,我们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同时,要逐步实现藏汇于民,变外汇资产被动投资美国国债为在全球范围内主动组合更多资产类型,让外汇资产种类更趋多元化、分散化,更好地实现外汇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