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讯(记者胡言午)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的异军突起,使得对网络问政日益重视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相继入驻,“微博问政”成为热点。4月22日,“政务微博: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会议发布了由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实施完成的国内首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
政务微博有助打造服务型政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俞振伟认为,社会化的媒体带来了互联网的革命,其中微博是网络生成传播的主要载体。同时,微博也成为政府问政议政的工具,成为推动信息公开、鼓励民众表达、提高政务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
“政府充分利用微博这一信息平台,利用这一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信息渠道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分析老百姓的愿景,积极主动地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正是政务微博的价值和目的所在。”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谢海光表示。
与会专家认为,在未来,政务微博规模化、集中化和服务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网民的问政能力和意愿将不断提高。政务微博将成为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公共政策咨询平台、公共意见搜集平台、公共利益博弈平台以及公共关系维护平台。
机构微博多于官员微博
目前国内政务微博的现状如何?“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张志安在发布《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时指出,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
在我国目前开通的经过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中,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官员微博,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更强。从官员微博的人气看,以北京最为活跃。其中,公安微博所占比例最高、服务性最强,党政机关、交通部门的微博也成为亮点。从官员级别来看,国内政府官员微博的行政级别分布呈金字塔型,县处级官员微博的规模最大,而高层官员更易成为意见领袖。
政务微博尚需全面科学规划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由于经验不足,政务微博尚存缺陷。上海理工大学的瞿旭晟对比政务微博的海外经验指出,目前国内的政务微博仍缺乏一个全面科学的规划。如何将政府政务与新媒体运动结合起来,使得政务微博在整体上更科学、更有效、更安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此外,有关专家指出,政务微博在数量和质量上总体偏低,很多政务微博与门户网站的重合度过高、互动性不强。但政务微博最大的价值恰恰在于互动,而不仅仅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信息的发布。
复旦大学副教授周葆华认为,从社会发展和整个媒体生态来看,真正使用微博的还只是一小部分人,政务微博如何与传统媒体互动、在多大程度上为传统媒体所吸纳,是不应忽视的问题。他同时提醒,在关注政务微博时,不应夸大微博这一新媒体的意义。(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