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各种社会问题的积累期,这给整个社会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应着重从多元的视角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首先,要防范于未然,强化源头治理。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刚开始显露的时候,并不是不好解决的实质问题,只是由于有关方面没有高度重视或处置方式不当,才促使矛盾累积、冲突扩大,以致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城市扩建以及一些大型项目的兴建,虽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与绝大多数民众的长期利益相一致,但倘若在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过程中工作不细心,不能做到合理补偿和安置到位,就有可能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防范于未然,就是要高度重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基本生计问题。
其次,为民意民愿的诉求疏通渠道,为民声民情的表达创造合适的机会和场合。有些地方及部门往往对群众上访如临大敌,甚至动用行政力量加以干扰或阻挠。这样一来不仅加大了社会治理的成本,而且致使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处理。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社区民间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直接表达来自群众的利益呼声。当然,这需要在合法的范围内活动,并且要主动配合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性工作。
最后,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工作的群众基础。社会成熟与否的关键,一是有没有共同的社会规范;二是有了规范,大家是否执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社会公德的培养。管理是既要“管”又要“理”。所谓管,就是要运用法律法令和政策法规来依法行政,通过突出外在的硬控制的一面即“管”的一面来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至于“理”,则是要将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通过“知、情、意、行”的心理认知规律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并转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这也就是借助于内在自律来实施软控制的一面,即“理”的一面,来引导人们自觉服从社会规范的要求。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周全德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